南京白事一条龙4000253450莫斯科自称“第三罗马”,东正教的中心是如何转移到俄罗斯的?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24 01:41

从信徒人数来看,南京白事一条龙4000253450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宗教是基督教,据研究估计其信徒约有22亿人。但拥有庞大信徒数量的基督教,在发展过程中因信徒对教义的理解认识不同以及其他一些矛盾,先后经历了两次分裂。

基督教的第一次分裂发生在11世纪,作为罗马国教的基督教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而导致东西方之间交流变少。再加上君士坦丁堡教会和罗马教会对领导权的争夺,最终分成了以君士坦丁堡为主的东正教和以罗马教皇为主的天主教。

▲现任君士坦丁堡牧首—多尔巴禄茂

分裂后的君士坦丁堡教区,作为东方唯一的主教区,管辖的教区又是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的首都,该教区自然成为了东正教的中心。

君士坦丁堡牧首为了扩大教会的影响,派遣传教士向外传播东正教的思想,使得俄罗斯也成为了东正教的教区。俄罗斯教区一开始归君士坦丁堡牧首管辖,但是在东罗马帝国的灭亡后,俄罗斯教区却逐渐取代了君士坦丁堡教区的位置,成为了东正教的中心。

俄罗斯教区是怎样取代了君士坦丁堡教区的位置成为东正教中心?

▲现任莫斯科及全俄罗斯牧首

一、基督教北传和罗斯教区初建

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成为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由于它对帝国东部巴勒斯坦居民采取了严苛的控制,导致该地居民屡次起来反抗。他们在反抗失败后,创造了具有反罗马帝国精神的基督教。

随着基督教徒的增加,特别是一些罗马贵族的加入,这些人逐渐改变基督教反罗马的教义。在3世纪末期,罗马帝国出现统治危机,国内经济衰落,北方蛮族日耳曼人不断侵扰边境。为了维持帝国东部的稳定,君士坦丁皇帝选择欧亚大陆的交通中心君士坦丁堡(拜占庭)为帝国的“新都”。

他为了加强皇帝的统治并获得信奉基督教的贵族支持,又专门建立了当时五大主教区之一的君士坦丁堡教区。君士坦丁堡教区设立后它的主教由皇帝任命,教权专门为皇权服务,因而在罗马皇帝的支持下,君士坦丁堡主教的地位提高到与罗马主教平起平坐。

▲深蓝色为3世纪基督教的分布。从罗马五角星顺时针方向开始是当时的五大主教区:罗马、君士坦丁堡、安条克、耶路撒冷和亚历山大

地位得到提高的君士坦丁堡教会和罗马教会为了争夺最高领导权争执不断。4世纪罗马帝国分裂后,这种争夺日趋激烈。

在东西方教会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穆罕默德创建的伊斯兰教从阿拉伯半岛兴起,并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而占领了中东、中亚乃至北非的广大地区。五大主教区中的安条克、耶路撒冷和亚历山大也被它占领,只剩下东方的君士坦丁堡和西方的罗马。

▲9世纪伊斯兰帝国的控制范围

面对着咄咄逼人的伊斯兰帝国,基督教只能向北传播自己的教义。西欧地区曾经是蛮族日耳曼人的地盘,日耳曼人在罗马灭亡后建国并皈依基督教成为了文明人。而生活在东欧的斯拉夫人这个时候尚处在未开化的氏族部落时期。

罗马和君士坦丁堡先后派出教士去斯拉夫人部落传教。但由于之前罗马帝国对文化垄断,基督教的经典《圣经》等都是用拉丁文写的,传教士大都用拉丁语传播教义,这加大了斯拉夫人接受难度。

在这种困境下,君士坦丁堡的传教士圣西里尔和圣美多德首次用斯拉夫语翻译了《圣经》。经典的翻译为基督教在东欧的传播打下了基础。

▲翻译《圣经》的圣西里尔和圣美多德

基督教在东欧的传播刚好赶上了斯拉夫人的崛起。9世纪,斯拉夫人各个部落联合起来建立了统一的政权——罗斯,定都基辅,称为基辅罗斯。罗斯建立后经过对外扩张控制了北起波罗的海,南到黑海的广大地区。罗斯的贵族们通过武力掠夺来大量的粮食、动物皮毛等,然后他们将这些物品卖到黑海南端的君士坦丁堡。

刚建立的基辅罗斯,部落贵族的权力很大,而且各部落之间的宗教信仰也不同,这导致了各部落各自为政,难以形成一个整体。10世纪,基辅罗斯的大公弗拉基米尔·斯维亚托斯拉维继位后想要改变这种一盘散沙的状况,将各部落统一在一起。他觉得强大的军事力量只能暂时统一,想要长久的统一必须用共同的思想意识来维系。

弗拉基米尔针对斯拉夫人各部落崇拜不同的现实,先是想创建一种多神教,确立一个最高神,然后将各部落信奉的神都移到同一个神庙里供奉。但这种尝试并没有改变各部落之间分化的现象,以失败告终。

尝试失败后弗拉基米尔就将目光投向了国外。基辅罗斯和君士坦丁堡之间河运方便,两者之间的经济贸易交流十分频繁。在频繁的贸易交流中,罗斯的一些贵族、士兵被东罗马帝国的文化所折服,接触并开始信奉基督教,像弗拉基米尔大公的祖母奥丽加就曾经接受基督教的洗礼。

▲斯拉夫部落与君士坦丁堡的交流更密切

弗拉基米尔想要建立一个统一的君权至上的国家。君士坦丁堡教会不仅宣扬君权神授理论,而且东罗马皇帝还是最高宗教领袖,这从政、教两方面保证了君主的无上权威。与之相反的是罗马教会把罗马教皇的权力放在了君主之前。

▲罗斯洗礼

东罗马帝国是罗斯的近邻和贸易伙伴,与它搞好关系也有利于罗斯自身的稳定和发展。988年弗拉基米尔在君士坦丁堡接受洗礼,正式成为基督教徒。随后他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在国内强行推行基督教。

基辅罗斯就这样和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罗马尼亚等成为了君士坦丁堡管辖下的都主教区。它们与君士坦丁堡教区之间是一种上下级的关系,要受到君士坦丁堡教区管辖。基辅罗斯的主教基本上是由君士坦丁堡主教任命。

▲鼎盛时期基辅罗斯的疆域

二、基督教分裂和莫斯科教区兴起

君士坦丁堡主教在获得了东欧广大教区后实力大增,不满罗马教皇自封的领导地位也想要获得领导权。1053年,君士坦丁堡主教质问罗马主教为什么篡改圣经。罗马主教也不甘示弱,最终双方以相互开除对方教籍结束了这次争论。

基督教自此分成了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和以君士坦丁堡为首的正教,因为君士坦丁堡教会在东方,称之为“东正教”。正教的主教称为“牧首”,因君士坦丁堡教区是东正教的中心,所以君士坦丁堡主教获得了普世牧首的称号。

▲1054年东西教会大分裂

在这次东西方教会的争论中,基辅罗斯教区是站在君士坦丁堡之后的支持者。随着基辅罗斯的扩张和君士坦丁堡的重视,到了基辅罗斯的后期,基辅主教区已经管辖了乌克兰等十几个教区。

好花不常开,蓬勃发展的基辅罗斯遇到了一个强大的敌人,断送了它所有的努力。13世纪蒙古西征,不仅占领了基辅罗斯,还导致了基辅罗斯再次分裂成若干公国。蒙古人的进攻破坏了基辅当地的教堂,基辅的主教马克西姆选择了弗拉基米尔作为自己的驻地。

在基辅罗斯受到重创的时候,其北部的莫斯科公国借助交通便利条件,逐渐强盛起来。因为蒙古人口太少无暇管理广大地区,因而莫斯科大公以帮助蒙古汗国维持地方统治为由骗取了蒙古人的支持。1325年莫斯科伊凡大公贿赂蒙古可汗,获得了弗拉基米尔和全俄罗斯大公的称号,成为了整个罗斯地区的统治者。

▲莫斯科的位置以及流经河流,这个位置便于通过河流与波罗的海周边国家交流

伊凡大公还拉拢弗拉基米尔的主教彼得,让他将驻地搬至莫斯科。1326年,彼得在莫斯科去世。伊凡大公又说服了其继任者常驻莫斯科。自此莫斯科主教一直占有“基辅和罗斯总主教”的称号。从此莫斯科大公和主教就结成了同盟,随着莫斯科公国成为罗斯地区最强大的公国,莫斯科东正教的地位也得到提升。

▲奠定莫斯科东正教和莫斯科公国基础的伊凡大公,从他之后弗拉基米尔大公的位置再也没有落到其他公国

东正教和莫斯科王公相谈甚欢的时候,东罗马帝国遭到了奥斯曼土耳其的进攻。奥斯曼土耳其是突厥人建立的一个政权,兴起于中亚,不断发展壮大。因为它控制地区的居民主要信奉伊斯兰教,为强化对地方的控制,奥斯曼土耳其将伊斯兰教确立为国教。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逐步蚕食东罗马帝国的领土。

▲1440年灭亡前夕的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

为了抵抗伊斯兰教的入侵并获得罗马教皇的支持,君士坦丁堡牧首宣布承认罗马教宗在教会中的首脑地位。

东西方教会和解的消息遭到了莫斯科大公的否决。他宣布同君士坦丁堡教会断绝关系,任命约翰为基辅及全俄罗斯主教。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了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并将其作为自己的首都。东罗马帝国灭亡后,君士坦丁堡教会就失去了靠山,沦落为被奥斯曼土耳其控制。教会牧首必须接受奥斯曼土耳其的统治和任命,教会牧首驻地圣索菲亚教堂被改成了清真寺,但允许君士坦丁堡教会将位于君士坦丁堡的法纳尔圣乔治大教堂作为牧首的驻地。

▲法纳尔的圣乔治大教堂

君士坦丁堡沦陷后,东正教的政治中心开始向莫斯科教会转移。莫斯科教会趁机脱离君士坦丁堡教会的控制成为了独立的教会,莫斯科公国这个时候通过吞并其他罗斯公国,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俄罗斯。在俄罗斯的支持下,衰落的君士坦丁堡牧首被迫承认俄罗斯教区的独立。

1547年,伊凡四世继位后,莫斯科大主教借上帝之名,正式奉伊凡四世为政教合一的沙皇。自此,沙皇成为了莫斯科公国和俄罗斯帝国君主的尊称。1589年,君士坦丁堡牧首正式承认莫斯科主教为莫斯科及全俄罗斯的牧首,并承认俄罗斯教会是与君士坦丁堡教会平等的东正教自主教会。

▲俄罗斯帝国第一个沙皇伊凡四世

三、迅速扩张与曲折发展

俄罗斯教会获得自治地位后,恰好赶上了俄罗斯对外扩张,从而使自己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广。17世纪晚期至18世纪早期,俄罗斯帝国经历了大规模的东扩。俄罗斯教会紧跟着帝国的扩张向东延伸到西伯利亚地区,还有传教士进入了美国,在美国建立了分会。

▲俄罗斯帝国的控制范围

俄罗斯帝国不仅往东扩张,它还往西兼并了乌克兰。俄罗斯教会趁机获得了乌克兰主教区的管辖权。这次兼并对俄罗斯教会来说不仅仅获得了数以百万计的教民,还获得了六个教区。

俄罗斯帝国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在沙皇的支持下俄罗斯教会的实力越来越强,逐渐取代君士坦丁堡教会地位成为了东正教的第一大教区。俄罗斯教区成为了东正教内部最有话语权的一位,成为了东正教的中心。尤其是在看到君士坦丁堡等主教区先后沦陷,俄罗斯教区的信徒坚信莫斯科是继罗马、君士坦丁堡后的“第三罗马”。

在东正教和沙皇合作正欢的时候,由于沙俄的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沙俄政府的表现,引发了人民的不满,1917年俄国先后爆发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位于莫斯科的俄罗斯东正教主教堂,是莫斯科和全俄罗斯东正教牧首的座堂

新生的苏联尽管采取了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但由于新政权奉行无神论以及刚成立国内矛盾复杂,因而在处理与俄罗斯教会的矛盾时,采取了一些过激的手段。许多东正教教士被逮捕入狱或处死。第二次世界大战,尤其是德国入侵苏联后,斯大林的政府虽然允许教士在战前为军队祈祷,但总体来看俄罗斯东正教会已经不复以前的风采。

▲俄罗斯东正教区划

俄罗斯东正教这种困境一直延续到了20世纪80年代。在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对东正教采取了宽松的政策。1988年,俄罗斯东正教举办了罗斯洗礼一千年的纪念活动。这次活动的开展是俄罗斯东正教重新复兴的开始。

▲俄罗斯东正教牧首基里尔与罗马教皇方济各会面

90年代初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东正教趁人们信仰危机、思想空白之际,卷土重来。其信徒从4000万迅速增加到7000万,占到俄罗斯人口的二分之一。近年来在叶利钦和普京政府的支持下,俄罗斯东正教的影响力在不断增加,其国内信徒人数占到了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二。

作为回报,俄罗斯东正教也积极配合国家政策,给国家的政治生活提供精神支持。这种双赢的合作使得俄罗斯东正教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世界宗教活动,谋求自己在世界宗教中的地位。

长期作者|羊洋洋

扬州大学历史系毕业|历史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