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虎:「南京安神殡葬4000253450三面佛」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0-16 17:10

很多人没留意,南京安神殡葬4000253450管虎在《革命者》的身份,除了监制,还有第一编剧。

这是他第一次在一部电影中身兼这两个工种。

前者意味着总控全局,把握调性。

导演徐展雄、摄影指导高伟喆、剪辑指导杨红雨、音乐总监窦鹏等组成的主创团队相当年轻,基于创作者的气质和风格,管虎最终拍板给电影定下了浪漫的核心基调。

后者必须深度介入细节。

从人物历史的具体取舍,到选择了映后广受称赞的非线性叙事,《革命者》在重大革命题材创作上取得的这份突破,管虎同样功不可没。

既是引领者,亦是创作者,这两种身份,如今的管虎已然驾轻就熟。

事实上,这样的跨工种创作,其实是管虎多年的常态——

2009年的《斗牛》开始,每一部个人或共同导演的作品,管虎都同时身兼编剧。及至去年的《金刚川》,联合导演、编剧和监制三个身份一肩挑。

藏传佛教有三面佛的形象和概念,三尊佛像面容微异,彼此背对而立,浑然一体。寓意更是值得玩味——

三面即三世,分别代表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有道是能力越强,责任越大,在成王败寇的电影行业,自然会被践行地更加彻底。

去年在《八佰》公映期间,我把管虎比喻为中国电影的稀有动物(戳此回看)。到今年,随着更多面的显露,创作已近30年的管虎,某种程度就如三面佛一般,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三种身份交织在一起,引人感慨,更令人期待

一面·导演

一面佛代表过去,眉目安详,俯首下视。

回首过去,从1994年,26岁的处女作《头发乱了》开始,27年来,管虎最为人熟知的创作者身份,自然是导演。

身为导演的管虎,20多年来创作方向和风格呈现阶段性变化,但有一个标签始终未变,两个字——

纯粹。

纯粹,表现在内容上关注本土,技法上重视叙事,表达欲旺盛,创作欲强烈,一切只为艺术突破,甚至从无到有的颠覆。

第二部导演长片《上车走吧》(2000)。

世纪之交的北京三环亮马桥,南京丧葬400025345030出头的管虎,扛着摄像机追在二三十迈的小巴车身后,车上的新人黄渤本色出演式地喊着台词,302,两块一位,上车走吧。

下一年,导演电视剧《黑洞》(2001)。

这是资浅的管虎第一次和知名演员合作,他似乎全无胆怯,不仅对陈道明、陶泽如说着你这么演不对,还自己修改了三十多万字的剧本,把聂明宇这个人物尽可能地靠近陈道明本人的气质形象。

管虎对自我表达的坚持,以及第一次尝试编剧,结果是,贡献了一个封神的陈道明,甚至由此促成了他后来的转型。

2005年,导演《生存之民工》。

拍摄前,管虎和几个主要演员一起去工棚里和40多个农民工同吃同住了两个多月,这意味着他的创作开始从私人、理论转向现实与生活本身。

关照现实,关照时代,某种程度上,就是关照底层,关照小人物。这成为管虎后来浸入本能的创作原则之一。

2009年《斗牛》之后,管虎开始专心于大银幕。更多观众熟悉他,亦由此起。

以票房论,2015年的《老炮儿》可以视为管虎导演作品的分界,但不论前后,他始终关注的,是大时代下的小人物;始终探索的,是商业类型和艺术表达的平衡

结果是亮眼的。及至去年的《八佰》,达到这一表达的顶峰。

纵观管虎截至目前的单人导演作品,没有一部的豆瓣评分低于7分——在中国电影,这实属罕见。

原因无他,唯纯粹的礼赠。

此为,一面管虎。

二面·监制

二面佛代表现在,面容娟秀,和蔼可亲。

管虎的创作身份开始起变化,不过始于两年前,如果放在之前,没人会觉得他会和这样几个关键词产生联系——

大IP、鬼吹灯、网剧。

2019年1月,根据《鬼吹灯》改编的网剧《怒晴湘西》开播,成为这个大IP影视化以来口碑最好的改编之一。

这是管虎第一次做监制,在此前和徒弟费振翔联合导演了两部网剧之后,团队最终找到了那个最契合的创作模式。

而监制管虎,显然也和导演管虎开始有了区别,两个关键词——

类型化与大局观。

从导演到监制,这几年的管虎,改变的并不仅仅是身份,还有创作内容和创作领域。

有人说电影导演来做网剧,是降维打击,但本质上,任何介质都和精益求精这个大原则不冲突。

类型化。

应该说,连续几部《鬼吹灯》网剧,让市场看到了管虎此前不多见的商业类型一面,而他也把制作电影的经验,拿来给精品网剧定下了几个新标准——

比如实景拍摄。

这是管虎始终坚持的一个创作原则,也是他的电影信仰之一。

比如电影质感。

由表及里的,从美术摄影,到后期调色,包括选角、表演,以及紧凑流畅的电影叙事节奏,对时代氛围的精准还原,和生动鲜活的人物。

像拍一部商业类型片那样拍一部精品网剧,高口碑背后,是准备充分的高起点,和精雕细琢的高要求。

最终的结果,其实是对IP改编、与网剧水准的市场认知再颠覆。

也正是从管虎监制的《怒晴湘西》《龙岭迷窟》和《古董局中局2》等一系列精品网剧之后,从体量到受众,都有进阶升级的飞跃。

大局观。

作为导演,管虎的野心体现在荷尔蒙和表达欲;作为监制,管虎的野心,在于建立一个真正的品牌。

这个品牌,不仅仅是打造一个精品系列,更是要磨练出一支专业高效的创作团队。

这其中,管虎作为监制最大的一次挑战,是去年的大热电影《金刚川》。身兼三职的他,要在极短的创作周期内,完成整个项目的宏观协调与细节统筹。个中难度与强度可想而知。

此为,二面管虎。

三面·前辈

三面佛代表未来,仪态活泼,从容自在。

所谓五十知天命,或许管虎的创作心态依然年轻,但不可否认的是,今年53岁的他,的确在多数人面前,是中国电影的一位前辈了。

身为导演的管虎,曾经一头扎进现实,后来在个人表达和商业表现中间寻得一个平衡;身为监制的管虎,正在试图在类型化和品牌化上趟出一条新路。

未来,可以预见的是——

身为前辈的管虎,眼光更远,创作上反倒也更有回归简单的朴素,与包罗万象的雄心。

从去年年底,前辈管虎的身份标签开始愈发明显,还是两个关键词——

现实主义与7望计划。

7印象文化,前身是管虎工作室。

当个人开始扩大成为一个团队,管虎从导演到监制,再到系统地启动一个发掘新人的电影计划,这样的变化也顺理成章。

以管虎本人而言,连续的大制作之后,他自己也说,希望回归到小体量、作者向,或者类型化的创作中来。

在网剧领域,他的类型化、系列化大棋正在渐渐铺开,而启动于去年平遥国际电影展的7望计划,或许将满足他现实主义创作上的个人兴趣。

如果站在前辈提携后辈的角度,《革命者》之外,目前7望计划已经曝光的作品,看起来都颇具潜质。

比如入围了今年戛纳一种关注单元的《街娃儿》,管虎担任监制,导演那嘉佐作为89年出生的新人创作者,这样一个起点可谓惊艳。

故事聚焦2000年初,一群想离开家乡而不得的年轻人。电影此前释出了一支国际版预告,也是深水娱乐观察上半年十佳预告片的遗珠之选。从预告来看,电影的摄影、配乐、表演都相当不俗,品质和票房潜力都值得期待。

事实上,这个新人和这部电影能被发现,也和管虎多年来一直深度参与各个电影节的青年导演计划息息相关——管虎第一次注意到《街娃儿》,已经是2017年的上影节。

其他7望计划的新片,还有蒋佳辰《没问题!》、高临阳《再团圆》、耿子涵《小白船》——

其中《没问题!》入围了今年的FIRST主竞赛单元;《再团圆》入围今年香港电影节和柏林电影节的青年导演单元;另一部《小白船》则刚刚在本周正式开机,全女性创作班底的表现,值得期待。

除此之外,管虎作为今年导演协会青葱计划的主席,梁静作为制片人评委,两人从创投中精挑细选了两部作品进行扶植——

《猪杀》聚焦社会热门话题杀猪盘,《惹是生非》则贴合当下大数据和随处直播的环境。

从过去,扛着摄影机独闯天下的有为后生;到现在,跻身华语电影顶级导演行列的中流砥柱;再到未来,联合更多力量,帮助更多新人,创作更广阔作品的业界前辈。

此为,三面管虎。

结语

三面管虎,我们从中既看到了一个个体的成长变化,又见证了中国电影所经历的时代变迁。

而对创作者而言,导演、编剧、监制、前辈,这些身份其实并不重要,让创作本身成为一条健康、有序、多元、不间断的流水线,才是那个终极目的。

从这个角度,管虎和他的团队,离最终的目标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