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八宝山殡仪馆举办第六届公众开放日活动。通过成果展示、主题宣讲、实地参观等形式,全方位展现了“不一般的服务礼仪、不一般的服务水准、不一般的服务体验、不一般的服务评价”的窗口形象。其中,最让人动容的环节是多位一线殡葬工作者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他们从事殡葬工作以来的心路历程。无论是坚守服务岗位、拼搏在抗疫一线的引导员、整容师、火化师,还是服务于医院与殡仪馆之间的遗体接运司机,他们都充分展示了殡葬工作者无私奉献、为民担当的大爱情怀。
人生“最后一站”的“摆渡人”
在八宝山殡仪馆汽车队里,有这样一位特殊的职工,他叫王小岩,今年52岁。多年来,他一直默默地服务在殡葬一线,经常受到家属的好评和治丧单位的感谢。
2019年年初,王小岩被诊断为癌症,经过手术治疗和漫长的化疗,病情得到较好控制,重返工作岗位。汽车队领导根据他的身体情况,安排他减少出车次数,并在工作时间上予以照顾,以免因过于疲劳造成身体不适。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王小岩主动请缨、坚守一线,不仅要求与大家同工同时,增加出车次数,还主动承担起防控物资保管发放、接运车辆全面消毒等后勤保障工作。“我自己手术后身体恢复得不错,不应该被‘重点关照’;作为经验丰富的‘老殡葬’,更不应当在此时享受‘特殊照顾’。在关键时刻要起到带头作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做好榜样,尽职尽责,冲在前头!”王小岩坚定地说。
“我们用不一般的服务礼仪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我们用不一般的服务质量完成老百姓赋予我们的社会使命,我们用不一般的服务体验谱写殡葬业赋予我们的行业使命,我们用不一般的服务评价履行党中央赋予我们的政治使命。”汽车队遗体接运司机李然说,这四个“不一般”见证着八宝山殡仪馆汽车队在暖心服务中彰显先锋本色。
人生“最后一站”的“守护者”
云小林是八宝山殡仪馆的一名女火化师。曾经,她对自己是否要成为一名火化师是有些犹豫的。
2018年,云小林作为实习生来到八宝山殡仪馆火化室。有一天,她早早来到车间,突然听到一阵喧闹声,只见一男一女流着泪拉着一位火化师的手好像在请求着什么。通过打听,云小林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原来,这对年轻的夫妻因为一次意外失去了不满四周岁的女儿,当听说五岁以下的孩子火化后可能没有骨灰时,两人几度晕厥。
“孩子太小,请你们放心,我会尽最大的努力。”一个多小时后,当这位火化师亲手将骨灰交给孩子母亲时,哭成泪人的她握着火化师的手久久不愿松开。从她的眼神里,云小林读出了感恩、释怀和慰藉。从那一刻起,云小林更加懂得了火化师的意义——每一次火化都是完成一个家庭的嘱托,都是一次人生终点的陪伴。也是从那一刻起,她深深地爱上了这个职业,并立志成为一名合格的火化师。
现在的云小林,成为火化师已经有近三年时间。在这些日子里,她为白发苍苍的老人送过行,为稚嫩可爱的孩子送过行,也为像她一样花样年华的年轻女孩送过行。“随着对火化工作的了解越来越深,我对人生的感悟也越来越多。火化工作,让我知晓了生死之间不仅仅是生命逝去时的悲痛,还有生命的寄托和延续。这也让我更加懂得尊重生命,理解殡葬无小事、视死者如生者的重要意义。”云小林说。
人生“最后一站”的“美容师”
八宝山殡仪馆“青清女子整容班”成立于2012年11月,现由五名平均年龄27岁的女遗体整容师组成。杨薇薇是殡仪馆的第一名女性“整容师”,让她记忆深刻的是那些年轻或年幼就不幸离世的人。有一次,她给一位在交通事故中去世的4岁小姑娘整容。整容完毕后,她竟在告别厅里看到了一个和这位小姑娘长得一模一样的女孩,原来这是一对双胞胎。于是,她又特意给逝去的小女孩戴上了一个发卡,希望她漂漂亮亮地走。
曲杰是“青清女子整容班”的班长。一次,在为一位27岁因白血病去世的女逝者整容时,她了解到女逝者刚刚结婚不久,和爱人感情一直非常好,曲杰就想尽量把她打扮得漂亮一些。她为女逝者穿上了生前最爱的一套小西服外套,别上了一个胸针,最后还为她戴上了一条金色的脚链,这是她与爱人的结婚纪念物。当逝者爱人看到整容之后的女孩表情安详,静静地躺在花床上时,感动地哭了。他给曲杰深深地鞠了个躬,说道:“谢谢你让我妻子走得这么美丽!”
“作为人生最后的驿站,我们在这平凡而特殊的岗位上,挥洒着自己的热血青春,浓墨重彩地描绘巾帼不让须眉的绚丽画卷。”女遗体整容师郝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