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一条龙] 南京殡葬-15分钟上门- [好评推荐]南京首批大学生殡葬工干得咋样?27人仅有1人辞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16 22:48

南京日报(帅勇 陶四海) 新闻提示:去年3月,[殡葬一条龙] 南京殡葬-15分钟上门- [好评推荐]南京市殡葬处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殡葬工。最终,27名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大学生,应聘成功。

这27名大学生殡葬工中,有14名是女大学生。正式上班后,他们被分配到市殡仪馆分别从事“遗体接运”、“业务接待”、“礼厅服务”、“火化及化妆”等工作,成了殡葬人。

如今,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这批大学生殡葬工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到底干得怎样?日前,记者来到市殡仪馆,对他们作了采访。

    27名大学生仅有1人辞职

“已经有一人辞职了。”市殡仪馆馆长崔爱民毫不避讳地告诉记者,当初招进来的这27名大学生,如今还有26人坚守在工作岗位上。

崔爱民介绍说,由于殡仪馆职工年龄结构老化,去年3月,该馆首次面向社会招聘殡葬工。虽然招工对象只要求高中以上学历,但应聘的200多人绝大多数都拥有大学学历。最终,殡仪馆择优录取了27名大学生殡葬工,并按照他们自己的意愿和馆方工作需要,这27人被分在了殡葬工作一线。而其中,“业务接待”、“遗体接运”岗位安排的大学生最多。目前仍有4名大学生从事“遗体接运”工作,另有七八名女大学生被安排在“业务接待”和“礼厅服务”等岗位,还有几名“胆大”的大学生,则主动要求去了火化组和化妆组。

“殡仪馆工作的苦与累,以及外人的不理解,给这批大学生带来了相当大的压力。”崔爱民说,不过到现在,虽有一人已辞职离开,但其余的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干得很不错。

这名辞职的大学生殡葬工,是男性,从事遗体接运工作。  

“他是在去年大年三十,突然提出辞职的。”这名辞职者的同事说,大伙对他突然辞职都感到很意外。辞职申请提出后不久,这名大学生就回了连云港老家。

这名辞职大学生此前已考取导游资格证书,还曾开过旅游大巴。他昔日的同事告诉记者,他曾多次抱怨:“干这行太苦、压力很大。”

他还回忆起与这名辞职大学生殡葬工的一次工作经历——

“那次到新街口一个老小区接遗体,当天正下着大雪,由于小区小巷两旁的积雪太深,车子无法开进去,我们只得抬着遗体往前慢慢挪,足足走了两里多路……”

那次接运回来后不久,这名大学生就递交了辞职申请。

这名辞职者的这次经历,被纪录在他们的“工作日志”中。“工作日志”记载,仅今年1月28日这一天,由于南京突降百年罕见的暴风雪,这名辞职者所在的“接运组”,当天就接运遗体多达50多具,工作量是平时的3—4倍。

虽然苦和累,还常遭遇“异样目光”,但都看重殡葬业前景——

  坚守大学生称找到“舞台”

一道来的同伴选择辞职,其他26名大学生普遍表示理解。“肯定不是因为钱少。招聘时,殡葬处就告诉我们,我们的月薪是工资加福利,大约在2000元左右。这种收入对我们新到大学生来说,还说得过去。估计是殡仪馆的工作状态,让他知难而退了。”大学生殡葬工小郭告诉记者。

在小郭眼中,苦一点、累一点,他都能接受。但他感觉这一行“最苦的”,是绝对不能出错。

26岁的小郭毕业于长沙民政学院,一来就被分配到火化一线。尽管现在已是冬天,户外寒风阵阵,但小郭所在的火化车间却热得像蒸笼一样。

据介绍,火化时,平板燃油炉的炉温至少在1000℃以上,每天十几台大炉子连轴工作,室温至少也在五六十摄氏度。但时间一长,小郭还是适应了这种工作环境。

与小郭的感受一样,其他25名大学生殡葬工也都表示,干这行,尽管又苦又累,还绝对不能出错,但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的“舞台”。

同样毕业于长沙民政学院的小邱,招聘进来后被安排在化妆组。

给遗体化妆,这工作听上去都会让人感到不安,但小邱却说自己从未害怕过。“给遗体化妆,得全神贯注。正是‘全神贯注’让我忘掉了恐惧。”他说。

一次,小邱在为一位去世的老人化妆时,发现老人身上有不少污物,他先将遗体清洗干净后,才开始化妆。小邱说,“这样的活,可能老人的儿女都不愿做,但我们必须得做。让逝者‘走’得干干净净,正是我们的一项服务内容。”

  干殡葬工,让这帮大学生也普遍感受到了“异样的目光”。

据介绍,这26名大学生,目前已有2/5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另外的3/5还没有对象。他们中有人悄悄告诉记者,他们找对象还是“有点难度”的。其中一名男性说,他父母曾介绍他与一个姑娘见面,对方一听他在殡仪馆工作扭头就走了。

此外,这批大学生也发现,他们的工作还得“尊重”一些传统“禁忌”——比如,不能主动与人握手、尽量少微笑、不能和丧户说“再见”……

他们中的不少人甚至发现,他们原来的一些好友,也因为他们的“特殊职业”,有意无意地躲着他们。

尴尬归尴尬,留下来的大学生们都很看重殡葬行业的前景。

今年23岁、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小田,此前在南京某国企担任设计员。在转行殡葬业之前,他研究了该行业的前景:“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殡葬业的时代将提前到来。”

“我对我的工作要求是:为逝者家属做一半的主、操全部的心。”小田现在从事的是礼厅布置工作,每天都在几个告别厅之间忙碌,帮家属登记、安排告别礼仪等。

与小田一样,这批大学生殡葬工都说,在这个特殊岗位上,必须学会忍耐——“逝者家属已失去最亲或最爱的人,我们没有理由让他们再伤心、再难过。”

上海取经归来,掀“头脑风暴”

这批新鲜“血液”,让市殡葬管理处处长张军利感受很深:“尽管他们都是‘80后’,但他们干得很踏实、很精彩。”

张军利表示,对这批年轻的大学生,他们将不断为他们提供平台,激励他们创新,以让他们在殡葬行业成就一番事业。

前不久,这26名大学生就在市殡葬处的组织下,前往上海龙华殡仪馆“取经”。

一个多星期的“头脑风暴”,让这批大学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希望。

一名大学生告诉记者,在龙华,墓园绿化让人叹服,跟公园没什么两样;而当地殡仪服务的现代化、人性化、亲情化,更是让他印象深刻;当他在学习中得知美国一家殡仪服务公司,员工4万人,业务横跨美洲、大洋洲、欧洲时,他“非常惊讶”,感觉殡葬业真的大有可为。  

回到南京,这批大学生纷纷向领导提出,可以搞一些新的殡仪服务试点。

一名大学生提出,传统的殡仪告别仪式只是简单的“131”——默哀一分钟、三鞠躬、绕场一周,这并不能真切表达家属的哀悼之情,也不能完整展现逝者的一生。他建议增设“个性告别业务”:先期了解逝者一生,通过文字、图片以及视频等形式,在告别仪式上展现逝者一生;

另一名大学生提出要为逝者家属提供“守灵服务”,尽量用亲情抚慰逝者家属的心灵,帮他们尽早走出伤痛,回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还有一名大学生提出了“千元体面办丧事”计划:针对一些困难市民办丧事,从接运遗体到骨灰盒的选购,我们都为他们量身定做,让这些贫困家庭也能体体面面办丧事;

……

记者获悉,截至目前,这批大学生已先后提出了10多项殡仪新服务,其中不少已在试点。

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这批大学生正让自己的理想,一步步变成现实。 

责编:张琬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