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子女在胡家芝老人遗像前合影
中国日报网消息:江苏年龄最大的“老寿星”,有剪纸界“金母泰斗”称号的胡家芝老人,前天下午2点50分左右,因器官衰竭抢救无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去世,享年114岁。昨天,记者得知这个消息,尽管感到十分突然,但仍然迅速赶往胡家芝老人的住处悼念。据老人长子袁振藻介绍,胡家芝老人的追悼会将与本周六上午8点在南京石子岗殡仪馆举行。
一年多前还动剪刀 向记者秀“刀功”
昨天下午3点半左右,记者带着鲜花赶到南京草场门附近胡家芝老人和长子袁振藻的住处。一进门,一幅长近2米的“寿”字迎面挂着。屋内,胡老的5个儿女都在,长子袁振藻今年已经90岁了,年纪最小的女儿袁振洪今年也已经72岁了。5位老人坐在母亲的遗像前,面色凝重地低声交流着。见有人来,几位老人迅速从座位上站起来——从几位老人站起的速度不难看出,这几位老人的身子骨都很硬朗。
胡奶奶的灵堂面积不大,灵堂内光线有些昏暗。这里曾经是胡家芝老人的卧室,四周的墙上还挂着不少老人的剪纸作品。1年多前,记者就是在这里和胡老一起聊天唠嗑,当时已经113岁的胡老还拿起剪刀当记者的面秀“刀功”。如今,卧室变成了灵堂……
胡老子孙众多,再加上她在剪纸艺术领域的名声,来老人家祭拜的人络绎不绝。放了鲜花的灵堂已经站不了几个人了,袁振藻拉着记者来到他的卧室。袁振藻的卧室和母亲的卧室紧挨在一起仅一墙之隔。“本来明年还想把大家召集齐了,给母亲过115岁大寿呢!”刚坐下,袁振藻老人就双手捂住脸,叹了口气。
弥留之际 低声念叨子孙名字
谈起母亲的去世,袁振藻用“非常突然”来形容。“母亲的身体一直很好,这个月8日还和妹妹袁振洪共同创作完成一幅庆祝国际三八妇女节100周年的剪纸作品。”
袁老师告诉记者,前些日子,家人发现胡老有些身体不适,饭量也大幅减少,家人赶紧将胡老送到省人民医院抢救。经过输液、消炎等治疗后,老人生命体征平稳。随后,袁老师便将母亲接回了家。不曾想出院才9天,南京安神丧葬服务4000253450胡老再次出现了神志不清的现象,进食困难。袁老师便于22日将老人再次送进省人民医院,经过救治,胡老的身体又出现了好转。袁老师告诉记者,逝世当天中午,胡老还吃了点小馒头,然后午睡的。老人的小女儿袁振洪当天从苏州赶来看她,这让老人非常高兴,开心地笑。不曾想小女儿刚走出急诊病房,老人就出现异常,呼吸急促起来。“妹妹下午2点半左右打电话给我,等我赶到医院的时候,母亲已经停止了呼吸。”袁老师告诉记者。据当时参与抢救胡老的医护人员回忆说,胡老在弥留之际曾低声念叨着子孙的名字。“我们兄妹5人共有42口,母亲的思维一直非常清晰,能一个个叫出儿子、孙子、重孙们的名字。”中午还好好的,下午2点50分便撒手西去——母亲走的如此之快,让袁老师觉得太突然。唯一让他感到一丝宽慰的是,母亲属于器官衰竭致死,“走的时候没有任何痛苦。”记者离开胡家时,给胡老5位子女拍了张合影。5位老人一致选择在老人的遗像前拍。“很少有机会5个人一起和母亲拍照呢!”看着画面中阴阳相隔的一家人,记者衷心祝愿死者安息,生者平安。
胡老,走好。
父亲只活58岁,她的长寿基因有点“例外”
“胡家芝老人真的很了不起。”得知胡奶奶去世的消息,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陈伟贤主任感叹不已。据相关统计,南京百岁老人2005年有151位,2008年增加到209位。陈主任说,在南京,百岁老人比例只有三四万分之一,胡奶奶是其中的一个生命奇迹。
胡奶奶今年初住进省人民医院,主要原因是肺部感染。陈主任表示,长寿的老人,最常见的是肺部感染。这主要是由于他们身体大多器官衰退,尤其容易出现吞咽障碍,吃东西时容易呛。
陈伟贤主任说,长寿的人,一般都具有长寿基因,他们的父母一般都会长寿。不过,在这一点上,胡家芝又似乎有点例外,因为她的父亲胡传泰只活了58岁,并不算长。但陈主任表示,胡家芝老人的妹妹及其子女也都很长寿,她的大儿子已90岁了,但看上去就如同60多岁的人。可以说,这个家族仍是具有“长寿基因”的。陈主任告诉记者,医学研究发现,长寿的老人,器官衰老速度一般都比常人慢。但为什么会慢,仍是个谜。陈主任说,许多人都希望了解百岁老人长寿秘诀,尤其是他们吃些什么。其实,长寿的老人一般在饮食上并不挑剔,因此他们营养会吸收得比较全面。与饮食相比,或许性情更为重要,因为长寿的老人性情一般都比较温和。
传奇人生 私塾-女校-剪纸泰斗 她从清末走来
熟悉胡家芝的人都知道,老人每天都笑眯眯的。一篇文章里曾这样写道:“她的笑容从清朝末年走来,有着一种特别的美。”那么,她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人呢?让我们一起去走进历史,去看看一位老人的百年传奇——
家在浙江:胡家有女善剪纸
1897年春,胡家芝出生于浙江省桐庐县。胡家芝迷恋上剪纸,是在七八岁的时候,那时候流行芦茨戏,戏里鲜活的人物吸引了她,看过戏后她就拿起剪刀在纸上剪起来。她年幼时在私塾受过教育,后就读于桐庐第一女子学校。在那里,她不仅学业优异,而且得到了一位杭州手工教师的指点。20岁时,胡家芝出嫁到离家30里的珠山村。在珠山生活的36年里,胡家芝成为远近闻名的剪纸能手,乡亲们亲切地称她“福星”。丈夫病逝后,她于1952年随大儿子袁振藻迁居南京,并迎来了剪纸创作的一次次高峰。
胡家芝作品
《健康长寿》(右半边)
胡家芝作品
《健康长寿》(左半边)
家在南京:“金母泰斗”成奇迹
胡家芝的剪纸是如何被南京人知道的呢?这里有一个故事——胡家芝的大儿媳周春雏当时在南京八中任教,与同事聊天时不免自豪地讲起婆婆会剪纸,有同事结婚时就向她讨要她婆婆的喜花。慢慢地,其精美的剪纸逐渐传开了。胡家芝的作品第一次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和认可,是在1955年。那年,苏联教育代表团来南京参观考察,南京师范学校校长在考虑送对方一件有意义的礼物时,想到了胡家芝的剪纸。经过认真构思,她很快剪出了题为《中苏友好、和平万岁》的作品。60多岁时,她被吸收为南京市美协会员,这也是她在南京的第一个创作高峰期。20世纪80年代,她的剪纸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度,创作出《万象更新》、《美满人间》、《鸳鸯戏荷》等一批精品。袁教授说,母亲虽然是一位家庭妇女,但始终关心国家大事。每逢重大事件,老人都会精心设计一幅剪纸作品作为纪念。因此,翻看老人的剪纸作品,就像掀开一部共和国的大事记。可以说,胡家芝是我国乃至世界民间艺术史上的一个奇迹,被人称为“当代中国剪纸艺术的金母泰斗
长寿之谜 盐开水和剪纸是她长寿“秘诀”
2006年,胡家芝大女儿袁振湘写了一篇文章,叫《妈妈的长寿经验》,回忆起她小时候曾亲眼见到母亲肠胃病发作时躺在那里用手掌按摩腹部的情形。对母亲为何长寿,文章作了详细的梳理与分析,归结为三个“有”——
一是有好的心态。妈妈子女孙辈众多,她常说:“你们家家都好,我就高兴。”
二是生活有规律。“每天早上起来一杯盐开水,这个习惯妈妈已经坚持了几十年。”近20年来,妈妈的早餐一般是燕麦片蛋花羹(半两燕麦片一个鸡蛋),再加点枸杞子或红枣或芝麻核桃粉,用一匙蜂蜜拌匀了慢慢吃。中晚餐主食以米饭为主,有时吃点面条。菜则荤素都吃。
三是精神有寄托。她喜欢剪纸,剪纸创作要动脑动手。这成就了她心灵上的较高境界,也给她带来健康与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