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启动殡葬设施发南京白事一条龙4000253450展规划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19 17:47

    今年,南京白事一条龙4000253450上海首次启动殡葬设施发展规划,根据目前的设想,将对未来25年的公墓用地进行全盘规划。上海市殡葬行业协会会长王宏阶昨天向记者透露,清明节后将逐步进行摸底调查,并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争取今年年底前将2040年前上海殡葬设施发展规划制订完毕。  

   “死墓危机”不可避免

  昨天是清明节,墓园土地问题再次引发关注。民政部一零一研究所发布的《中国殡葬事业发展报告》指出,全国人口每年死亡约800万,全国大部分省份的现有墓穴都将在10年内用完,北京、上海、广州等墓地紧缺。来自上海市清明节工作指挥部办公室的最新统计,本市现有44家经营性公墓和10家经营性骨灰堂,截止到2014年底,已累计落葬墓穴(含寄存和壁葬安放)近150万穴(格);而全上海目前有7500亩公墓土地,已用去5500亩,仅剩下2000亩。有专家预计,申城每年死亡人口约11万,按照现在每年100余亩的殡葬用地使用量计算,只能够维持10多年。“死墓危机”不可避免。

  自本世纪初以来,申城已不再增加公墓用地,南京等其他城市也有20年没有批过公墓用地。如此紧迫的用地需求,安神殡仪4000253450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市场的激烈反应,传统殡葬方式的改革刻不容缓。事实上,目前上海无论经营性公墓还是公益性公墓,其墓地资源都日益紧缺。上海80%的经营性公墓土地存量很少,部分公墓扩地无着。  

    市民无需感到恐慌

  在上海的闵行、浦东、青浦、嘉定等区,不少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建立起来的中小型公墓已经进入经营后期,它们可销售的墓地只有几亩,有的公墓已悄悄开始限量销售;有的只得将墓地做小,应对危机。颛桥寝园是上海离市中心比较近、用地极为紧张的公墓之一,总计64亩地,到今年清明节前只剩下8亩多;该墓园不得不推广节地葬式,以延长经营周期。

  “尽管土地资源紧张,但市民无需因此感到恐慌。”王宏阶认为,不能排除今后几年上海对公墓用地进行调整,“根据死亡人口数量,会作出调整。”他介绍,这几年来,为了缓解“死墓危机”,上海殡葬行业提出了葬式多样化的倡议,特别是上海民政主管部门在对严格控制公墓用地总量的同时,提出了葬式多样化的要求,选择不占土地或土地可以循环利用且骨灰终极处理的生态葬(包括海葬和骨灰深埋)已被越来越多的市民接受。如市殡葬服务中心联手全市十几家墓园推出公益性生态葬“普爱苑”、公益性壁葬群“博爱园”,公益性微型葬“众爱苑”,以及海港陵园“节地生态葬墓区”等,价格都在千元左右。此外,福寿园、松鹤园、海湾寝园、滨海古园等大型公墓推出的爱心公益墓地,为有特殊困难的人群实行免费安葬,也缓解了部分公墓的用地紧张。  

    树立厚养薄葬的观念

  统计表明,近几年来,上海公墓节地成效明显。经营性公墓新辟墓区的墓穴占地面积基本小于1平方米。自推广葬式多样化以来,上海公墓销售小型墓46万余穴,植树葬5000余穴,草坪葬1.7万余穴以及花坛葬和深埋葬式数万穴,累计共节约土地百余亩。同时,自1991年3月19日申城首次骨灰撒海以来,25年间上海市民对海葬的“认同感”逐年增强,海葬人数以每年近10%递增,从最初不足亡故人口的0.2%到目前逾2%,节约土地100多亩、石材逾2万立方米。

  “鼓励海葬,实现节地环保的初衷,经济杠杆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王宏阶建议,当前,首先要解决公墓用地的科学规划,通过法制的手段,立法杜绝大墓、豪华墓;同时,要制定政策,对树葬、草坪葬、壁葬、室内葬、骨灰深埋等节地葬式进行奖励,特别要重视奖励有利于骨灰终极处理的生态葬式,促进殡葬用地可循环使用。他透露,目前北京对选择海葬的奖励4000元,上海只有2000元,有必要进行调整。此外,舆论也要引导市民树立厚养薄葬的观念,“许多子女为父母选择豪华墓地,其重要的一点就是观念上觉得‘对得起逝者,面子上过得去’;其实,老人活着时孝顺才是最珍贵的。”(记者 周其俊)

 

责任编辑: 温雅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