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殡葬职业本科专业诞生[直营服务中心] 殡葬-20分钟上门- [好评推荐]4000253450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28 03:25

学“白事”,[直营服务中心] 殡葬-20分钟上门- [好评推荐]4000253450也有本科了。

前不久,教育部发布《关于同意设置民政职业大学的函》,明确同意以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为基础,设立民政职业大学,并赋予其职业本科大学的定位。

首批设置包括现代殡葬管理在内的5个职业本科专业,根据招生计划,现代殡葬管理专业今年将面向全国16个省份招生120人。至此,全国首个殡葬职业本科专业横空出世。

过去,世俗眼光往往恐惧和忌讳死亡。殡葬似乎是一门让人不敢轻易靠近,甚至要退避三舍的行业,“低调”一直是其代名词。

据了解,此前我国开设殡葬专科专业20余年,10余所院校开设了殡葬专业,培养的最高学历层次为专科。

随着殡葬职业本科专业官宣诞生,殡葬行业也再次被推到聚光灯下。很多人感到好奇,殡葬专业需要升格到本科层次吗?首个殡葬职业本科专业学的是什么?毕业后能干什么?

连日来,潮新闻记者对话多位从业者、高校代表及行业专家,试图揭开殡葬行业和全国首个殡葬职业本科专业的神秘面纱。

全国首个殡葬职业本科专业诞生,做“白事”为啥也要学历升格?

殡仪服务员在岗位中。杭州市殡仪馆供图

殡葬市场需求趋向多元

专科毕业的他们常感“力不从心”

婚丧嫁娶,自古以来都是中国人的“大事”。

尽管生命画下句点,但人们仍努力维护着最后一刻的尊严。收殓入殓、化妆整容、葬礼告别、遗体火化,每一个环节都承载着对逝者的尊重。

“出生和死亡是一样重要的。作为人生终点的摆渡人,要让每一个逝者以体面的模样离开人世间。”这句话来自杭州殡仪馆的徐宇洲。从业20余年的他在杭州殡葬专业毕业生圈子里,算得上“老法师”般的存在。

2002年,徐宇洲作为国内最早一批殡葬专业大专生,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毕业,成为杭州殡仪馆招收的第一批殡葬专业大学生。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是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素有殡葬人才“黄埔军校”之称。1995年,随着该校现代殡葬技术与管理专业的创建,中国殡葬职业教育的空白得以填补。自此,越来越多的殡葬专业人才从学校起航。

老徐回忆道,21世纪初,愿意从事殡葬行业的年轻人少之又少。“早些年,(殡仪馆)能招到的大多是胆子大、文化程度比较低又迫于养家糊口需要的一批人。”专业院校毕业的老徐承载了很多期待。

老徐担起的是殡仪馆里的“手艺活”——遗体化妆师。每天他都要带领同事为遗体做防腐、整容、化妆。

通常,老徐会提前与同事一起,把预约次日火化的遗体从冷藏柜里拉出来,然后为逝者整理仪表、清洁、消毒、上妆、定妆等。如果是女性逝者,老徐会根据家属要求,给她们擦上适量粉底腮红、画眉毛、涂口红;男性则会刮干净胡子、用发胶固定发型等。

全国首个殡葬职业本科专业诞生,做“白事”为啥也要学历升格?

遗体化妆师徐宇洲。杭州市殡仪馆供图

碰到创伤比较严重的逝者,遗容整理也更加复杂。往往需用特殊材料填充缺失部位,再细心包扎、缝针、化妆……最长一次,老徐与同事三人,南京安神殡葬4000253450连续操作了八九个小时,才“将将”修复完。

经过老徐的打理,每一位逝者遗容都变得安详,显得体面而有尊严,肤色从惨白转为红润。家属们感慨:“就像睡着了一样。”

即使已经受到许多认可,老徐仍感到有些赶不上年轻人。“现在的年轻人懂得多,遇到不明白的很会在网上查,比我们更能适应当下多元化的服务需求。”老徐认为,及时吸收更加专业的新鲜血液,非常必要。

1997年出生的丁洪,正是老徐口中“懂得更多”的年轻人。从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毕业后,丁洪就在杭州殡仪馆从事告别会司仪主持工作。作为人生谢幕礼的“导演”,他用语言诠释对生命的尊重,抚慰生者的伤痛。

每次告别仪式前一天,丁洪会提前与逝者家属沟通告别仪式流程和司仪稿。多年的学习让他对需要忌讳的点或是处理突发情况的方法了然于胸。比如,不能说“你好”“再见”,过程中若遇到家属情绪失控该如何处理等等。但偶尔,丁洪也会感到力不从心。

原来,随着思想的解放,大家的“告别”需求也越来越个性化,有的想在告别仪式上弹钢琴、拉小提琴,有的想要全息影像,还有需要用外语来主持……“服务越来越难做了。”丁洪感慨道。

大专毕业的殡仪服务员马敏敏也有同样的技术恐慌。“殡葬目前还是一个比较传统、单一的行业。为了满足家属个性化需求,还是需要一些在其他领域也有所擅长的跨界型人才的加入,比如播音主持人才、信息技术人才等。”

全国首个殡葬职业本科专业诞生,做“白事”为啥也要学历升格?

告别仪式前,司仪主持丁洪正在整理殡仪用花。杭州市殡仪馆供图

事实上,除了对跨界技术的迫切需求,殡葬专业专科毕业生在管理层面的窘境同样突出。杭州殡仪馆工作人员告诉潮新闻记者,当前,殡仪馆管理岗中几无殡葬专业毕业学生的身影。年轻的殡葬专科毕业生走进殡仪馆工作,带来行业新技术,但就管理岗位来说,还是更需要本科以上的专业对口毕业生。

随着本次民政职业大学推出中国首个涉殡葬本科专业,从业者的诸多困境似乎有望被打破。然而,站在新的节点上,从业者也有所疑虑:“会不会只是多了一个更好听的‘名头’?”“学习内容上有没有升级,能不能为家属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殡葬专业本科生是否更能满足管理岗的需求?”……

“白事”本科怎么学?

让生命文化教育浸润人才培养

其实,不仅是从业者有所疑虑,不少民众同样感到困惑——学“白事”读三年不够吗?殡葬专业真的需要升格到本科层次吗?在我国殡仪教育开创者、民政职业大学(民政部培训中心)生命文化学院荣誉院长孙树仁教授看来,答案是肯定的。

据了解,国内开设殡葬专科专业20余年来,每年培养殡葬专业学生数量总计1200人左右。这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线的技能技术人才短缺问题,但远远不能满足殡葬行业发展和群众对于高品质民生福祉的需求。

孙树仁分析,以往殡葬教育注重中专和高职高专层次的人才培养,而当前殡葬事业正处于“传统殡葬向现代殡葬转型”“殡葬管理向殡葬治理转制”“殡葬文化向生命文化升华”的三大转变期,人才需求也有了新变化。殡葬行业亟须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来满足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殡葬专业升格到本科的目的,是应对老龄化社会对民政服务需求的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3年我国死亡人口1110万人,平均每3秒就有一个人离去,“老龄化社会就需要有更多、更高层次的殡葬领域人才。”

全国首个殡葬职业本科专业诞生,做“白事”为啥也要学历升格?

殡仪服务人员。杭州市殡仪馆供图

现代殡葬行业需要的高层次人才是什么样的?

孙树仁将侧重点放在研究上。他认为,当前殡葬行业所需人才主要包括现代殡葬研究、策划、创新人才,现代殡葬服务项目开发人才,殡葬事业发展、规划、布局人才,体制与运作机制改革研究与创新人才等。

民政职业大学生命文化学院院长何振锋则认为,技术型人才同样重要。“随着殡葬行业从技术含量低向人文、生态和科技殡葬转型升级,‘互联网+’、AR、3D打印等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智慧殡葬管理、殡葬文化研究等新需求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也愈发迫切。”

那么,殡葬专业专升本又能为当前困境带来哪些改变?

潮新闻记者了解到,现代殡葬管理专业面向殡葬行业的民政管理、殡葬服务管理、殡葬文化研究、殡葬设备与产品研发、遗体防腐整容、遗体火化与殡葬设备维护岗位等职业群,课程设置大致包括生命文化教育、殡葬管理学、殡葬信息与智能技术、殡葬服务机构管理、安宁疗护与哀伤抚慰、遗体防腐整容技术、公墓规划设计等。

何振锋认为,殡葬本科专业培养人才的方向是更高维度的,涉及的学科体系也会更多,比如医学、机械、心理学、伦理学、哲学等。

在何振锋看来,在殡葬本科专业的培养下,学生除了具备技术与服务层面的能力外,制定标准与技术研发和管理层面的能力同样具备。比如,要能够参与制定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工作方案、进行殡葬文化研究,具备技术研发、科技成果或实验成果转化的能力;要掌握民政管理和殡葬服务机构运营与管理的专业知识,能够对殡葬服务机构进行管理,并对殡葬从业人员进行技术技能培训指导、解决现场较复杂技术问题和现场创新的能力等。

全国首个殡葬职业本科专业诞生,做“白事”为啥也要学历升格?

遗体火化师在操作火化炉电脑操控板。杭州市殡仪馆供图

“殡葬本科教育不仅让殡葬人才的就业渠道得到拓宽,胜任管理岗位,也为后续相关行业提供更具人情味、更个性化的服务奠定了基础。此外,殡葬专业专升本释放的信号也有利于大众建立正确的生活观、生死观和生命观。”孙树仁说。

“歧视与偏见”未消

殡葬职业教育仍需久久为功

当专升本解决了一部分掣肘殡葬教育、殡葬行业进步的现实难题时,还有一部分突出问题仍然存在,且严重影响行业发展。职业偏见正是其中典型。

近些年,人们对殡葬行业的了解和接受程度已经有所提高。但即便如此,殡葬行业的职业歧视和偏见还是普遍存在。多位殡葬行业从业人员向潮新闻记者坦言,旁人偶尔表现出的“忌讳”或者是“好奇”,令他们颇感压力。

1999年出生的杭州殡仪馆殡仪服务员吕晓宁来自山东,她表示,毕业至今除了父母,没有人知道她做的是殡葬相关工作,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此更是毫不知情。

“老一辈人还是会觉得‘晦气’。我在外面工作,回去的机会少,倒不怕别人的冷眼,但我家人不行,我不能接受家人因为我的职业而被歧视。”吕晓宁说。

不止是吕晓宁,潮新闻记者在与多位殡葬行业从业者交流后发现,他们大多不会和任何外行人谈论自己工作相关的任何话题,即使是非常亲密的朋友——

“有些人会避讳这个,我们也不想去触别人霉头。”“聊起工作,逃也逃不开的问题就是‘你不怕吗’,已经不想再解释了。”“之前我们有一个同事,跟对象谈了三个月恋爱,对方得知他在殡仪馆工作立刻提了分手。”……

全国首个殡葬职业本科专业诞生,做“白事”为啥也要学历升格?

遗体化妆师。杭州市殡仪馆供图

这些偏见从何而来?孙树仁分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死亡一直被视为禁忌话题,这也导致殡葬行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神秘的,偏见从未知中产生。

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樊秀娣认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基础相对薄弱,加之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较为偏颇,也是导致殡葬行业存在职业偏见的因素之一。

事实上,不少业内人士指出,职业偏见给行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比如从业者难有职业荣誉感、人才流失、行业难以创新发展等等。“职业偏见”该如何被打破?孙树仁认为,进一步向社会大众进行生命文化科普至关重要。

近些年,殡葬工作的生命文化教育功能日益受到重视。2016年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和2018年民政部等16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皆提出要建设一批生命文化教育基地,打造优秀殡葬文化传承平台。

据孙树仁介绍,当前,各地开始了开展生命文化教育的多种探索,力求为公众提供生命文化体验。比如,殡仪机构在清明节等重大节日开展生命文化开放日、生命文化教育日等活动,打造可供公众浏览的生命文化长廊、生命文化教育馆等,编写通俗易懂的生命文化读本……

“当大众能正确、坦然地面对死亡,恐惧、焦虑等心理有所缓解,偏见也就迎刃而解。”孙树仁说。

樊秀娣则建议,要构建更具开放性、多样性和包容性的学校结构体系,建立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各环节都打通的教育“立交桥”。在培养出更多社会急需的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同时,保障技术技能型岗位工作人员拥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收入。

“如果能做到这些,就会有更多劳动者愿意加入到技术技能型工作群体中,职业教育也将迎来更高质量的发展。”樊秀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