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管理机构的疫情防控工作不仅考验着工作的执行力,更需要创新力。疫情之下,单一的管理模式并不适用救助机构,他们要应对不同的场景:对在站受助对象,要实行封闭式管理;对来站求助对象,要加强身份甄别、健康检查及隔离观察;而街面巡查,则是完全暴露在高风险下。流浪乞讨人员流动性大、安全隐患高,需要一人一策,应急处置频繁。
与此同时,因疫情无法归家或复工而生活无着的临时求助者增多,救助机构要提供救助,加之他们的诉求与流浪乞讨人员不同,不但工作量增加,服务内容也要更加多元化。
快,起跑即冲刺
1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作出指示——按下了全国救助管理机构防控的加速键:
1月20日,北京市丰台区救助站启动应急响应,成立了区民政局分管局长为组长、站长为副组长的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1月22日,山东泰安市救助管理站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应急小组,制定应急预案。1月30日连夜开会,全程推演,修订完善防控疫情应急方案。
1月23日,安徽蚌埠市救助管理站成立防控领导小组,制定预案,要求对所有求助人员进行身体检视和询问登记,临时安置点实行封闭式管理。
1月23日,陕西咸阳市救助管理站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制定防控预案。
1月27日,湖南郴州市救助管理站成立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应急预案及工作管理制度、各种表格台账。
……
同时,四川、上海、安徽、江西、内蒙古等省市民政厅纷纷下发《关于切实做好救助管理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的通知》。
继1月22日下发通知后,四川民政厅于1月27日,进一步强化新入站求助人员入站防控、站内防控、送返防控、托养机构监管、综合防控5条硬措施。
江西省民政厅则建立省、市、县(市、区)救助管理三级疫情防控体系,强化部门协同,加强对流浪乞讨人员的劝导救助、转介处置、送医救治等工作。
1月27日,湖南省民政厅召开视频会议,提出不但要加强对救助管理机构安全管控,而且要对特殊困难群众及时进行临时救助,妥善救助安置从疫区流浪至湖南的人员。
1月30日,民政部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殡葬服务、婚姻登记等服务机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疫情防控。各地积极响应,防控工作向纵深发展。福建省民政厅建立厅领导挂设区市、干部包县(市、区)的机制加强督导,截至3月6日下发了8份有关救助管理领域疫情防控的政策文件。
这场与疫情的赛跑,起跑,就是冲刺速度。
准,指南让政策落细落实
为了规范疫情期间救助管理流程,山东烟台市救助管理站制作了“两书一函”。接受救助前,为了避免法律纠纷,求助人员要填写求助告知书,说明身体状况及密切接触史,并签隔离观察承诺书;离站时,为了给受助人员返乡途中提供便利、以及目的地相关机构防控工作对接,站内提供查体报告和告知函。其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根据规定救助期限一般不超过10天,但隔离期为14天,如果中途受助人员执意出站,救助站是无法强留的。
疫情期间,受助人员实行分餐制,烟台市救助管理站站长王健为受助人员发放午餐。河南商丘市救助管理站在排查受助人员时发现,一人在1月15日—25日先后在武汉、合肥、商丘、开封、郑州等地被救助。为防止此人在各站之间中转求助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疫情隐匿风险,站长崔亚南赶紧和各站联系,询问其求助情况和身体状况,提醒各站关注与其密切接触者的健康观察,同时联系其户籍地安徽亳州站,请对方加强对该人返乡情况的管控和信息互通。后来,此人再次到商丘站求助,排查后没发现疫情隐患,大家悬着的心才放松下来。
救助期限短于隔离期,疫区流出人员救助管理难题……疫情下基于安全的处理与制度规定有出入,这个矛盾如何弥合?另一方面,救助管理机构在防控方面较养老院、儿童福利院落后,加之服务对象特殊,防控更难。广东、甘肃、江苏、天津、上海、四川等省市印发了救助管理机构疫情防控工作指南,依旧有不少地方的救助机构在防控上并不完善,只能边干边学边改进。
2月14日,民政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及对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并发布了《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指南从根本上解决了基层救助站的担忧和疑惑,真正让疫情防控措施要求能够落实落细。例如,烟台市救助管理站将指南中求助接待项下的“询问交流”更进一步:在求助人员自述的基础上,联系公安,对其进站前14天活动轨迹进行确认。福建省救助总站将指南“托养机构和合作医疗机构监管”中托养30人以上派员驻点,落实为托养人数15人以上的托养机构,除当地救助机构派人驻点外,省直机关下基层支援队也要派人监督指导。
2月2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民政服务机构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贵州对全省78个救助管理机构、48个救助托养机构全面排查,强化到站求助人员身份甄别和健康检查。山东烟台、威海、河南商丘、安徽蚌埠、广东潮州等地对观察期满离站的受助人员开展了核酸检测。
疫情期间,各救助站结合实践,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工作经验。广西崇左市救助管理站实施救助过程全程防护,把好“入口关、隔离关、监测关、防护关、卫生关”五道关。陕西渭南市救助管理站建立台账记录了求助对象一个月的行程轨迹、旅居史、求助原因、体温等,同时强化部门协同,求助人员入站前先送医院进行健康检查。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阶段,重庆市救助管理站组建3个党员突击队:卫生防疫突击队、业务防控突击队、综合保障突击队。浙江杭州市、陕西咸阳市、四川宜宾市、广州市等地救助管理机构则加强心理辅导工作力量,稳定受助人员情绪。一名吉林到咸阳打工者,进站隔离前几天,情绪不稳,夜间破窗出逃。工作人员找到后,反复交流,最终说服他安心隔离,后来他还主动要求参与隔离区的消毒及垃圾分类。
稳,托养安置大后方
截至2019年5月,救助管理机构共有滞留人员34805人,其中大部分在托养、安置机构。托养、安置机构虽然相对封闭,但输入风险、送医过程中的风险依旧存在。
商丘市救助管理站有114位受助人员托养在一家医养结合的医疗机构,就在合作即将终止时,疫情发生了。虽然合作了四五年,对方的管理服务也很出色,但这种情况下能不能尽心负责,崔亚南不无担心。1月26日去托养机构时,崔亚南说起了她的忧虑,机构负责人非常痛快:“我们一定会站好最后一班岗。”双方参照救助指南、民政福利机构、卫生服务机构的要求,前后调整了3版工作方案。托养专区的所有工作人员不再回家,设立观察区、医疗区,配备专门的医护人员;如果危重或特殊情况需要送医,必须有专门的医护人员、单独病房,返回托养专区时仍需隔离14天。
救助管理机构做好督导,托养机构也在防控上积极作为。作为2016年京冀协同安置民政救助人员首批合作项目,衡水市民政局下属的衡水市精神病医院照护着数百名受助人员。院长方建华担任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下设医疗救护组、心理危机干预组、感染管理组、综合保障组。住院病房楼24小时封闭管理,所有工作人员一律在院内居住,实现全时全域封闭;医院加强防疫消毒,储备防护物资,购置急救设备;对医院内工作人员、受助人员展开摸底排查,建立排查台账。北京、衡水两地民政局在物资方面给予了帮助,北京市民政局调拨了5430个口罩和36万元防疫资金,衡水市民政局从防疫指挥部为他们申请了4000个口罩。
衡水市精神病院为受助人员做健康检查相比托养机构,站外安置所在防控、护理经验上就稍显逊色,尤其需要指导与监督。1月21日,上海市救助管理二站站长唐美萍接到了疾控中心通报,要求安置所和站区同计划、同布置、同落实,分管副站长李长兵马上联系位于江苏大丰的上农安置所、川东安置所。第二天,两所分别成立疫情防控小组,制定预案。26日,李长兵起草了防控工作通知,包括抓好宣传教育、落实物资保障、加强员工管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抓好落实五方面18条具体要求。
为严防外源输入,尤其是山东省任城监狱暴发疫情后,李长兵与上海农场领导沟通,2月22日,两个安置所——437名救助对象、87名工作人员——全面封闭管理。李长兵也是身在其中,从1月27日至今一直住在安置所。
暖,找老家也找“东家”
绝望,就是湖北女孩小玉当时的心情。1月26日,她和男友一起到蚌埠,又因矛盾分手。疫情管控,老家回不去,陌生地也没有落脚点,身体还出了问题。无奈之下,她试着拨通了救助站的电话。救助站工作人员把她带到安置点,进行14天隔离观察,还为她联系医院检查身体。疫情期间,这里临时安置了40多名像小玉这样的滞留人员。
2月17日以来,南宁市救助管理站陆续有十多人求助。他们大多是来此找工作的,但受疫情影响,工作没找到,钱花光了,在南宁没有亲友可投靠,又无法回老家。
救助管理机构在做好来站求助人员接待的同时,更是主动出击,通过加强街面巡查、设立临时救助点,加大了救助力度。北京市丰台区救助管理站成立“抗击疫情党员先锋队”,开展街面救助巡视。天津津南区民政局牵头,与公安、城管等部门形成合力,加大排查处置力度,确保流浪乞讨人员能够得到及时救助。黑龙江七台河市通过市、县和乡镇民政部门“三级联动”发挥救助职能作用,采取摸底排查、制定制度、设置场所、救助监管“四项措施”,对域内流浪乞讨人员和因小旅馆暂停营业而无居住场所打工人员“两类人员”进行了救助安置。江西南昌、赣州等市救助管理站在站内设立疫情防控隔离观察中心,做好对湖北籍或途经湖北的临时遇困人员隔离观察、食宿保障、医疗服务和信息上报工作。广东深圳市罗湖、福田、南山、宝安、龙岗、龙华、坪山等7个区设立了流浪乞讨临时救助点。
疫情期间,寻亲工作依旧有序开展。在福建南平市建瓯区,救助工作人员一连8天送口罩、送饭菜,感动了一名流浪人员。入站接受救助后,有语言障碍的他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写出了身份信息。流浪16年后,他终于见到了连夜从湖南赶来的父亲和弟弟。而在深圳市救助管理站,李泽在社工的耐心疏导下,放下心防,说出家庭信息,工作人员为他找到了失联17年的哥哥。
3月6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对受疫情影响,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外来人员,救助管理机构要根据需要提供临时住宿、饮食、御寒衣物等帮扶。其实,救助站提供的服务不止于此。
针对因疫情暂时找不到工作又无法返家的外地人,救助站联系资源,为他们找工作。2月28日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内的“小型”招聘会,成功帮助3名湖北籍受助人员找到了工作,有就业复工意愿的18位湖北籍受助人员目前也都顺利走上了工作岗位。在南宁市救助管理站,2月26日、3月1日,在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的帮助下,用人单位来此招聘,一人当天下午就上岗了,11人达成工作意向。劳动就业服务管理中心还将与救助管理部门建立长效机制,继续为有工作意愿的求助者提供适合的就业岗位。3月16日,蚌埠市救助管理站也帮小玉量身定制,找到了一份科技公司网络客服的工作。福建省民政厅联合公安厅、卫健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期间临时遇困务工人员救助服务工作的紧急通知》,做好临时遇困务工人员救助工作,服务复工复产。
疫情以来,有多少人被救助:齐齐哈尔,近100人次;烟台,117人次;贵阳,143人次;南昌,220人次;上海,326人次;北京,1213人次;江苏,2552人次;福建,3000多人次;四川,9000余人次……又有多少人在奉献:武汉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吴骞,因劳累过度感染肺炎,生命永远定格在了37岁;汕头市救助站护士谢曼桐临产期仍坚持工作,年初二上班时紧急前往医院,产下一名男婴……用我的奉献,化解你的风险,让流浪无着的人也能居“家”——这就是救助人在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