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南京安神礼仪4000253450一种灯叫面灯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2-02 16:03

有一种灯叫面灯

杨坤 摄

杨坤 摄

特约摄影 张从本

特约摄影 马勇

特约摄影 马勇

特约摄影 张从本

特约摄影 马勇

灯月遥相映,南京安神礼仪4000253450人间共良辰。

在宿州,正月十五元宵节,除了闹花灯,吃元宵,还有家家蒸面灯、点面灯、吃面灯的习俗。祈福新的一年风调雨顺。

正月十五闹花灯。

灯节,大约是和远古祖先对火的崇拜相联系的。有了火,才有灯。《史记》中记载有西汉年间用盛大灯火祭神的活动,相传汉文帝时期就已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推行“太初历”,进一步奠定了元宵节的地位,每逢正月十五便在宫中张灯一夜,以此奉祭“火神”,祈求国泰民安,一时间灯火辉煌,热闹非常。东汉明帝永平年间,为提倡佛教,就于正月十五前后的晚上,在宫廷和寺院“燃灯表佛”,户不论高低贵贱,人不分士宦平民,皆张灯火,以示对佛的尊敬和虔诚。张灯,既为佛教礼仪,又成为民间习俗。这大概就是元宵灯节的开始。其后,魏晋南北朝,隋唐元明清,南京安神丧葬服务4000253450直至今日,代代相袭,遂成固定节日。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元宵节虽然燃放烟花、观赏花灯、歌舞百戏、社火猜谜等习俗大致相同,但元宵节食俗却各不相同。在宿州,元宵节有家家蒸面灯、点面灯、吃面灯的习俗。面灯,又叫面盏、“棉花灯”,用面粉做成,正月十五晚上点亮,在正月十六落灯之日煮而食之。

面灯用白面或豆面做成,在蒸笼里蒸熟后,插上以谷子秸秆作轴再缠上棉花的灯捻子,倒上香油,点燃后让孩子们端在手里,先放到眼前照一照,嘴里念叨着:“棉花灯,照照眼,三年不害眼”,表达了百姓对身体健康的美好祈愿。除面灯外,还有各种各样的灯要蒸:蒸面龙,为的是新的一年风调雨顺,面龙要到二月二“龙抬头”那天早上在汤锅里煮了吃,据说吃了面龙干活就不再腰疼;蒸面石臼子,为的是五谷丰登,石臼子是过去农村舂粮的工具;蒸小老鼠偷油喝多是为了逗孩子玩,让孩子们高兴;此外,还有一套齐全的十二生肖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或立或卧,或轻巧灵动,或威猛沉雄,形态各异,无不毕肖。十二生肖灯的寓意在于消除病灾,使家中人口兴旺,也给孩子们增添节日的乐趣。有的人家还会通过蒸灯来预卜一年的雨量和年景:按照一年十二个月蒸上十二盏灯,每个月的灯都有记号,打开蒸笼后,看到哪个月份的面灯里有水,就预示哪个月里雨水充足;其次是预示该年收成,这要看燃灯后灯芯结的花,如灯花如豆粒,那么当年豆子就丰收,如结成米粒状,就预示小麦、稻子丰收等等。

正月十五,孩子们急切地盼望着夜晚到来。夜幕降临,街上满是捧着面灯的孩子和看灯的人。夜幕下的乡村成了一个梦幻的世界,如果是晴天,天上一轮明月高挂,皎洁的月光洒满大地,孩子们手里的灯光和月光互相映衬;如果是阴天,夜色浓重,孩子们手里的面灯和灯笼更加明亮,大地成了天空,孩子们手中的灯光则成了移动的星星;如果是雪天,大雪飘飘,“正月十五雪打灯”,瑞雪兆丰年,人们更加喜气洋洋。

十五晚上点着的灯是不允许吹灭的,一定要点到灯干油尽。灯油耗尽后,面灯四周,已烤成金黄,表皮酥脆,里面松软可口,有的面灯在和面时就添加了盐和五香粉,此时香气更加诱人,孩子们不管三七二十一,掰开面灯,狼吞虎咽吃下去。

进入新时代,各地都举办大型灯会、灯光秀、烟花表演、打铁花、无人机灯光矩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营造节日氛围,促进旅游业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正月十五晚上,千家万户的屋檐下,一盏盏面灯依旧会点燃,照亮一双双眼睛。不过,那一双双眼睛,已从过去的暗淡、昏黄,变成今天的清澈、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