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京安神礼仪4000253450渤海新区黄骅市齐家务镇东聚馆村、黄骅镇东孙村、常郭镇李子札村的党支部书记走上新时代文明实践大讲堂,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分享在文明新风、乡村治理、移风易俗等方面的工作经验。
近年来,渤海新区黄骅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倡导喜事新办、厚养薄葬,用切实的成效减轻群众负担,通过移风易俗“小切口”,撬动文明新风“大变化”。
“红白理事会”理出乡村文明新风尚
“婚丧嫁娶不攀比,倡导节俭之风,破除陈规陋习……”如今,在黄骅镇东孙村,红白理事会让文明之风吹进了千家万户,让村民既省了票子,又更有面子。
今年夏天,东孙村村民杨保亭老人去世,村红白理事会严格按照村《殡葬改革章程》办理了老人的后事。杨保亭的老伴儿——老党员张秀娥说:“东孙村推进移风易俗,在提倡厚养薄葬、杜绝铺张浪费方面树立了新风,值得称赞。”
“东孙村的红白理事会下设4个理事分会,分包各个片区的婚丧嫁娶相关事宜。”东孙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金槐说,村红白理事会为群众服务不收取任何报酬。
现在,东孙村谁家有婚丧嫁娶的大事都要向理事会申请、报备,之后由理事会下发告知书,规定办事的规格和要求,村民在告知书上签字后按要求做,理事会成员积极上门服务。村民只需要支付购买食材的钱,其他都交由红白理事会办理,省心又省力。久而久之,村民们从节俭办事中体会到了方便实惠,“婚丧事由理事会办”渐渐成了村民的共识。
为了让红白事运转更加规范,理事会成员都会填写一张《各项开支上报表》,里面详细记录着宴席、布匹等各项费用支出。“村里对这些费用支出,都有相应的上限要求,从而遏制住了铺张浪费现象的发生。”杨金槐说。
“今年以来,我们指导各镇、村修订了红白理事会章程,南京安神丧葬服务4000253450将婚(丧)事操办规模、待客范围、席面标准和礼金限额等指导标准纳入其中,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的规范引导作用,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让文明之风吹到千家万户。”渤海新区党工委黄骅市委宣传部三级主任科员于永生说。
“渔民祠堂”让殡葬新风深入人心
在南排河镇刘家堡村祠堂,白色的围墙,干净的院落,简单的陈设,古朴的建筑风格,大门两侧寄托哀思的对联显得庄严肃穆。
近年来,南排河镇以建设渔民祠堂为突破口,通过加强宣传引导、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让广大渔民的殡葬观念实现了由“入土”到“入室”的转变。
南排河镇地域南北狭长,海岸线全长55公里,但陆地平均宽度却不足2公里。以往渔民传统观念重,多选择土葬方式,随着人口的增长,广大渔区百姓面临无地可葬的困境,且一旦遇到雨季汛期,渔民甚至要趟水下葬、上坟。加上南排河地域多为湿地滩涂,可利用的土地面积越来越少。经综合考量,南排河镇决定采取大村单独建设、小村联合建设的方式设置渔民祠堂。
外观传统庄重、设施完备齐全的祠堂,既方便群众办丧、亲友奔丧,又为文明祭祀提供了基础条件,也有效节约了土地资源。渔民祠堂内设有厨房、餐厅及休息室,免费提供场地、水电、厨具等,每桌餐饭标准控制在100元以内,每件白事节约花销1万元左右,大大减轻了村民负担。
“一开始,群众入土为安的传统思想比较重,村委会班子成员就挨家挨户宣传新式渔民祠堂的好处,并且带头行动,最终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刘家堡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金河说。
为推动迁坟工作顺利进行,南排河镇积极引进工业项目,主动迁坟的群众不仅可以得到补偿款,还可以优先选择灵位。这些举措大大提高了老百姓将原有坟墓迁到祠堂的积极性。
目前,南排河镇贾家堡村、赵家堡村、刘家堡村、东高头村、张巨河村5个村的祠堂已经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大辛堡村祠堂正在推进建设中。
“渔民祠堂的建设,既解决了土地供需难题,又为经济社会发展腾出更多的容纳空间。这些渔民祠堂全部投入使用后,将惠及渔区4万余人。”南排河镇民政所所长刘利说。
“公益相亲大会”打造婚恋交友新平台
“公益相亲大会形式新颖,很吸引人,让单身人士有了更广阔的交友平台,也为自己提供了展现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刚刚参加了第四届李子札村公益相亲大会的小峰(化名)说。
今年以来,黄骅市呼应群众需求,组织了“公益相亲大会”“青年职工联谊会”等形式多样的婚恋活动,已有30多对男女嘉宾成功牵手。
李子札村公益相亲大会活动现场温馨浪漫,在欢快、轻松的氛围中,身着汉服的“红娘”当主持,单身青年们踊跃上台介绍自己,并通过展示才艺、做游戏等环节增进彼此了解。现场还特别设置了宣读《喜事新办倡议书》、移风易俗有奖答题环节,引导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恋爱观、婚姻观。
“我很乐意为这些年轻人‘牵线搭桥’,和年轻人接触,帮助他们找到对的人,让我有一种满满的成就感,这桩‘美差’我会一直做下去!”红娘吴姐收到了牵手新人送来的订婚喜糖,高兴地说。
“举办这样的活动为广大单身青年提供一个相识、相知、相恋的平台,传递了健康向上的婚恋观念,展现了年轻人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良好精神风貌。”李子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书榕说,“接下来,村里将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为广大青年提供更多的服务和帮助,切实增加年轻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归属感。”
“敬老食堂”提升养老服务水平
宽敞明亮的餐厅、整洁舒适的座椅、营养健康的餐食、温馨的就餐环境……日前,黄骅市吕桥镇官地村敬老食堂启用。至此,渤海新区黄骅市敬老食堂总数达到18家。
近年来,渤海新区黄骅市广泛推动敬老食堂建设,积极探索政府引导、社会参与、规范管理的长效机制,通过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敬老食堂的运营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在敬老食堂里,老人们围坐在一起,聊着家常,吃着可口的饭菜,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们年龄大了,子女不在身边,做饭不方便。现在村里办起了敬老食堂,环境好、服务好,饭菜也很合胃口。”许多老人表示,在敬老食堂能和老邻旧居一起吃饭,温馨又舒适。
为确保老年人能够安心就餐,渤海新区黄骅市还建立了完善的监管机制,对敬老食堂的食品安全、服务质量等方面进行严格把关,并随时接受群众的意见反馈。
羊三木回族乡羊四村敬老食堂自2023年开始运营,为全村45名75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提供午餐。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除村集体支撑日常开销外,不少爱心人士通过捐款捐物的方式奉献自己的爱心。今年以来,羊四村敬老食堂陆续收到爱心人士捐赠的牛肉100多公斤、鸡蛋200公斤、米面650公斤、食用油30余桶、爱心善款2.3万元。
羊四村组建了由村“两委”成员、党员、爱心村民组成的敬老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卫生清扫、爱心理发等志愿服务活动。同时,志愿服务队还定期组织戏曲演出、广场舞大赛等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生活。
志愿者李静经常到羊四村敬老食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敬老食堂为老年人服务的过程中,自己收获了很多快乐。”李静说。
今年以来,渤海新区黄骅市还以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依托,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传、优秀红白理事会评选、好家风好家教好家训巡讲、专场电影播映、主题展板巡展等主题活动200余场,引导广大群众成为移风易俗的参与者、践行者、宣传者。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下一步,渤海新区黄骅市将持之以恒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营造文明和谐、崇德向善的良好氛围,让文明理念深入人心、文明新风落地生根。继续滑动看下一个轻触阅读原文
阳光黄骅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原标题:《渤海新区黄骅市:移风易俗落实处 文明新风扑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