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悼!又有媒体人安神殡仪4000253450去世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2-17 23:49

近日有消息称,安神殡仪4000253450沈阳广播电视台37岁的主持人李昕鑫意外离世,引发关注。

网上有流传一张截图,是一位自称李昕鑫老同学兼好友的网友发文:

“我的老同学,辽宁电视台李鑫昕因家中书房失火,不幸去世,才37岁。本月悼念同窗,2024年剩余的日子,不再发跳舞、娱乐的视频。”

据报道,李昕鑫是今年9月4日意外去世的,去世原因为家中书房失火。此消息一直未公开,至于具体失火原因,目前没有对外明确消息。

沈阳广播电视台一名工作人员证实了这一说法。

李昕鑫生前工作照

据李昕鑫好友透露,李昕鑫是家中独子,结婚两年,妻子因在医院行政值班逃过一劫,现怀孕5个多月。

李昕鑫社交平台账号“主持人老李”的最后更新停留在今年4月。有不少网友为李昕鑫的离世感到遗憾,其同事、《直播生活早高峰》主播李美玲也在评论区中留言:“哥……不用早起了,睡个好觉。”

据沈阳广播电视台官网介绍,李昕鑫毕业于辽宁大学,是《直播生活早高峰》《直播生活》制片人。

李昕鑫生前工作照

李昕鑫于2009年进入沈阳广播电视台,他从摄像转型记者,后又历任主编、制片人、主持人,参与创办《直播生活早高峰》栏目,曾获辽宁新闻奖一等奖3次。

2023年5月18日,李昕鑫参加辽宁省博物馆志愿者颁奖活动,荣获优秀志愿者称号。2024年,他在首届全国博物馆讲解大赛舞台上拿下了一等奖。

因一个意外,年仅37岁的李昕鑫就这样匆匆离开人世,令人悲痛。

愿逝者安息,一路走好。

2024年以来,多名媒体人接连离世引发关注。

陕西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第六届名誉主席、 陕西广播电视台原总编辑王渭林同志去世

陕西省电视艺术家协会第六届名誉主席,陕西广播电视台原总编辑王渭林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 年11月23日11时59分逝世,享年68岁。

王渭林1957年9月生,江西婺源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高级记者,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传媒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全国电视法制节目委员会副会长、全国电视文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视纪录片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农村电视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等。

其职业生涯中,在陕西广播电视台担任多个重要职位。

2001年7月任陕西电视台副台长,2011年8月任陕西广播电视台副台长,2014年10月至2017年11月27日退休前担任陕西广播电视台总编辑。

在电视创作领域,王渭林成果丰硕。主创了《保卫延安》《长征大会师》《大秦帝国》《望长安》《大秦岭》《大鲁艺》《金庸华山论剑》《风追司马》《中华大祭祖》等十多部重大电视文艺作品。

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制作精良,多部作品斩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星光奖、飞天奖、金鹰奖等多项大奖。例如《大秦帝国》,以其对历史的精彩演绎和深刻解读,成为影视经典之作,在全国范围内收获众多观众喜爱与业界赞誉。他本人也荣获“全国百佳电视艺术工作者”“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等荣誉称号。

同时,王渭林在学术方面也颇有建树,发表了《全球化语境下的西部电视对策》《当人文遭遇娱乐——论人文谈话节目的生存与发展》《在颠覆中建构——电视人的历史使命和文化自觉》《脆弱的坚守——娱乐化背景下的精英文化诉求》《困惑、焦虑与突围——省级电视台面对传统春节晚会模式的思考》等主要学术文章,并主编《交锋人文》《开坛》系列丛书,为电视艺术理论的丰富与发展贡献了力量。

总台央视新闻中心经济新闻部退休职工周伟去世

总台央视新闻中心经济新闻部退休职工周伟同志因突发疾病,于2024年11月15日逝世,享年60周岁。

公开信息显示,周伟是总台央视新闻中心经济新闻部资深记者,长期关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和防洪抗旱工作。

今年5月,周伟在退休前还深入长江委,围绕2024年长江流域主汛期防汛形势、防汛备汛情况、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等开展采访报道。

采访期间,周伟专访长江委防汛专家,与长江委水旱灾害防御局、水文局、科学院等相关部门和单位技术人员进行座谈交流,实地走访委水旱灾害防御值班室、长江水文情报预报中心,详细了解2024年长江流域主汛期防汛形势、长江上中游水库群消落调度情况及近年来长江流域水工程联合调度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

羊城晚报报业集团退休干部莫丹涛离世

11月15日,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发布讣告:羊城晚报报业集团退休干部莫丹涛同志,于2024年11月14日23时在广州病逝,享年63岁。

公开信息显示,莫丹涛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学士学位,1983年起供职于羊城晚报社。

他曾在回忆文章中写道,“我到《羊城晚报》时年仅23岁,被分配到校对组当校对员。”

莫丹涛有着极其丰富的传媒工作经验。他从校对员做起,历任《羊城晚报》政文部政法组副组长、要闻部二版编辑室副主任、要闻部金融组组长,广州生活部副主任(负责人)、广告部主任,政法部主任,广州社区新闻部主任(驻广州市委、市政府首席记者),体育部主任兼《羊城体育》总编辑,理论评论部主任、时事评论部主任兼广州新闻采编中心主任,新闻研发部主任兼羊城晚报新闻学院副院长、教育长,《羊城晚报》编委、羊城晚报传媒研究院院长等职。

从广告部主任、政法部主任、广州社区新闻部主任,到体育部主任、理论评论部主任、新闻研发部主任,直至担任《羊城晚报》编委,像莫丹涛这样丰富、多样的从业经历并不多见。

2009年11月,莫丹涛荣获第八届广东新闻“金梭奖”。

莫丹涛老先生,一路走好!

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中国记协原党组书记郑梦熊离世

据新华社消息,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中国记协原党组书记郑梦熊同志,因病于2024年10月16日在杭州逝世,享年91岁。

郑梦熊,1933年6月生,浙江江山人。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8月至1961年2月先后任共青团建德地委宣传部副部长、浙江青年报社编委。1961年2月至1990年2月先后任浙江日报社农村组组长,编辑部办公室主任,编委会委员,南京安神礼仪4000253450副总编辑,总编辑等。1990年2月至1996年10月先后任人民日报社副社长、副总编辑、全国报纸理论宣传研究会会长。1996年10月至2001年3月任中国记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2001年3月至10月任中国记协副主席。

郑梦熊是中共十五大代表,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报海求真——郑梦熊新闻论文集》。

据衢州日报报道,1933年,郑梦熊出身在江山县城关镇一个教师家庭。在江山中学读书期间,他思想进步,是江山第一位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学生,也是江山中学第一任团支部书记、城关镇文教界第一任团总支书记,还以学生的身份参加了江山县第一次人民代表会议。

1951年,郑梦熊随衢州地委农村工作组下乡,在开化县龙山底山甸村驻村蹲点。那一年,郑梦熊18岁。7年的农村工作,郑梦熊养成了“爬格子”的习惯,常常利用晚上写稿子,向报社投稿。一篇篇真实记录农村新风、农家新貌农民新事的新闻报道,在《浙江日报》《浙江青年报》等媒体频频刊出,不久郑梦熊便被报社聘为农村特约通讯员。

1958年,郑梦熊被《浙江青年报》“相中”,从此走上了新闻岗位,当上了记者。1961年,他又被选拔到浙江日报社,在农村组当编辑。

1990年2月,中央调他到人民日报社,他经常以普通记者的身份去采访。

1996年10月,郑梦熊从人民日报社调任中国记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主持中国记协的全面工作。

2000年11月8日,在中国新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一天,全国广大新闻工作者过上了第一个记者节。这正是郑梦熊担任中国记协党组书记时,在广泛征求新闻界的意见后,建议把每年11月8日定为记者节,并经国务院批复同意。

据衢州晚报报道,郑梦熊有一个“老农民”的外号。作为部级官员的郑老并不嫌这个外号土气,他说,老农民给人的形象是不畏艰辛、勤劳朴实、乐于奉献,犹如埋头耕耘的老黄牛一样,这也正是新闻工作者应有的品格。

郑梦熊老先生,一路走好!

资深电视人王明轩离世

11月3日,在与胰腺癌抗争了一年后,资深电视人王明轩离世。王明轩曾任国广东方总经理助理、当虹科技高级副总裁。

10月12日,王明轩就在微信朋友圈发了对这个世界的告别书——2000年6月,我从大连电视台辞职,来到北京,加盟了银汉传播,一转眼已经24年了!而我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如最后一张插图。永别了,亲人们!(我已无法给大家一一回复,只能零碎的给这世界留下最后的留言)

王明轩,当虹科技高级副总裁,国广东方原副总经理,国广星空前CEO,传统电视与新媒体跨界人士,《即将消亡的电视》一书作者,公众微信号“新媒体大趋势”特约撰稿人。

他多年来奋战在广电和互联网电视领域,先后供职于大连电视台、光线传媒、银汉传播,以及永新视博、闪动科技。

他写有《即将消亡的电视》《假如腾讯也做电视》《给智能电视泼点冷水》《视频网站做内容将动摇传统电视最后的根基》《大数据与视频媒介产业链重构》《电视湘军,你又羸了》《小心,电视台正被空壳化》《传统媒体还有机会吗》等著作文章,当然,还有那篇引起轩然大波的《吃屎赶不上热乎的广电人》。

《即将消亡的电视》出版于2009年。该书一经出版即在业内引起骚动,并多次再版。书中,王明轩极其超前、精准地分柝、预言了30多种传统电视媒体的发展趋势,今天看来,都一一得到验证或正在实现中。

在媒体融合时代,王明轩敏锐地察觉到了行业变革的脉搏,编写的《即将消亡的电视》等著作,撰写的《吃屎赶不上热乎的广电人》等文章引发业界高度关注。

在他看来,传统媒体的转型唯一的出路就是赶紧做出自己对“尘埃”的吸引力,而吸引力的核心就在于传输的智能化和媒体的互动化,别再把自己所剩不多的战斗力消耗在那些抱残守缺的挣扎上了,那样做可怜可悲的是你自己,可恶的是你误导坑害了跟着你卖命的80后、90后的年轻人。

他认为要转型,就必须首先回归到媒体的本源,也就是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高效、低成本、大范围的信息传播。而不是仅仅围绕我们的报纸、广播、电视这些固有的形式和内容打转转,不是着眼于如何把它们搬到互联网上。

对制播分离,王明轩曾发问,电视台有什么?掌控什么?又还剩下什么?一旦电视台空壳化了,还拿什么作为博弈的资本呢?把节目委托给制作公司,不就是现在提倡的制播分离吗?难道制播分离不该搞了吗?明明出发点是很好的制播分离,为何偏离轨道,而想要继续走下去,前方的路又在哪里?

对数字鸿沟,他认为,在冲击过程中,没有越过数字鸿沟的传统媒体,将因受众的减少导致收入的减少,收入的减少导致节目质量的下降,进而导致受众的进一步减少,这是典型的电子学的负反馈现象,将快速导致传统媒体急剧萎缩,成为地方政府可有可无的黑板报和老年人的社会福利。

而越过数字鸿沟的互联网新媒体将快速向传输智能化和媒体互动化的方向进化,构建出互动的节目形态,互动的运营形态和互动的盈利形态。

对融媒体中心建设,他认为融媒体中心是一个具有时代高度的好方法、好方向。然而,在执行过程中,却因媒体人认识的不足或错误,甚至是生意人为了分食唐僧肉的恶意误导,而呈现出“歪念经”、“念歪经”的现象,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融媒体中心的“融”,应当朝着基于信息文明的互联网技术所形成的方向融合、转型,而不是为了保护、守住基于工业文明的机械和电子技术所形成的传统媒体的内容、形态和渠道。那不是融媒体中心,那是“废都”的守护者。

对新闻客户端建设,他认为,首先,要考虑所在的区域或领域所拥有的新闻信息量是否足够大,能不能足以支撑起这个客户端。如果量太小,每天更新不足,在这个捧着消防水龙头喝水的信息泛滥时代,你是无法吸引并留住用户的。

另外,其实维护一个客户端的成本非常高,无论自己组织团队开发还是外包,客户端都不会是一个一劳永逸的交钥匙工程,日常运营过程中,你几乎每个月都要修改、调整、更新升级。

对短视频,他认为,短视频被很多机构和创业者看好,认定为互联网的下一个风口。没错,短视频确实有其市场空间,在短视频的风口上的确有猪在飞。但,如果你也想成为那飞舞的猪,却必须三思而后行,“以谋为上,先谋而后动”。否则,四脚刚腾空,却飞上了别人的肉案板。

对广电MCN,他认为MCN是人类进行大众信息传播的逻辑,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建立起内容、渠道、运营、受众四大要素的闭环。这一逻辑用在印刷术上,产生的是出版社、报社;用在无线电技术上,产生的是广电;用在互联网上,产生的是新的大众信息传播机构。

他提醒从业者,媒体的本源是公共信息传播,相对打造自主可控的平台,媒体做MCN是回归媒体本源,坚守内容本位,其想象空间非常巨大,如果媒体能够抓住这次机会,也将能实现咸鱼翻身,彻底升级成信息时代的新媒体。

知名主持人顾国宁离世

据澎湃新闻报道,记者从顾国宁先生多位友人处获悉,知名主持人顾国宁因突发疾病,经医治无效,于10月29日在上海逝世,终年46岁。

顾国宁1978年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中国内地节目主持人,曾担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晚间新闻》《新闻直播间》的主播。

2011年,他获得第六届CCTV电视节目主持人大赛银奖,2015年获央视年度“十佳播音员主持人”称号。2014年、2015年,他连续两届担任《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主考官。此外,顾国宁还参与导演、策划并实施特别节目、大型直播近百场。

近年来,顾国宁逐渐开始从事幕后节目策划等工作,并担任了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业界导师、南京艺术学院专业硕士导师。

讣告显示,顾国宁追思会定于2024年11月2日9点,在南京殡仪馆致远厅举行。

中国妇女报社(全国妇联网络信息传播中心)原副社长(副主任)席淑君去世

10月11日16点09分,中国妇女报社(全国妇联网络信息传播中心)原副社长(副主任)席淑君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2周岁。

席淑君简历

席淑君,中国妇女报社(全国妇联网络信息传播中心)原副社长(副主任)。山东荣成人,汉族,1962年7月出生,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8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学本科学历,高级编辑(正高级)。

1984年7月至1985年2月,在山东省妇联干部学校工作。

1985年2月至1987年6月,在山东省妇联妇运室编辑部工作,其间挂职山东省东阿县陈集乡妇联副主任。

1987年6月至1995年7月,在山东省妇联组织部工作,历任干事、副科级干事、正科级干事。

1995年7月至2004年2月,在中国妇女报社山东记者站工作,任记者、站长(正处级)。

2004年2月至2007年2月,任中国妇女报社社长助理兼广告部主任、社委员会委员。

2007年2月至2017年8月,任中国妇女报社社长助理兼广告监管部主任,其间2012年12月任报社网站改版工作小组副组长。

2017年8月至2019年3月,任中国妇女报社新媒体中心主任。

2019年3月至2021年7月,任全国妇联网络信息传播中心(中国妇女外文期刊社)副主任。

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任中国妇女报社(全国妇联网络信息传播中心)副社长(副主任)。2022年8月退休。

2024年10月11日16点09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2周岁。

前《中国计算机报》执行总裁张永捷离世

前《中国计算机报》执行总裁张永捷,于2024年9月14日因病去世。

前《中国计算机报》执行总裁张永捷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常务副院长方兴东在朋友圈发文哀悼:“听闻张永捷永远离我们而去,格外震惊!张永捷是30年的老朋友,如此亲切而贴近。怎么突然就没了,震惊!阵痛!”

资料显示,张永捷的IT职业生涯始于1995年,离开中国人民大学的教学岗位加入了《中国计算机报》。在报社中历任副总编辑、高级副总编辑,最终担任执行总裁。随后其还先后加盟华旗资讯,敦煌网等公司。

南方农村报曾进离世

今年8月,文章《纪念我的朋友——曾进》在传媒界广泛传播,作者深情缅怀了这位在《南方农村报》就职的好友:曾进于8月21日凌晨,在出差途中不幸因突发疾病离世。

据悉,曾进大学就读于湛江水产学院,这段经历为他日后深耕水产报道领域奠定了坚实的专业基石。毕业后,他加入《南方农村报》,起初专注于内容采编,后逐步转型至经营管理岗位。

回顾曾进的职业生涯,他曾参与多次重大事件的报道。

2005年夏天,台风来袭,刚入报社的曾进骑着摩托冒着暴雨穿行于雷州半岛的鱼塘、虾塘,到最前线采访渔民的灾情损失。

在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中,曾进也是冲在最前线,通过暗访、调查取证,揭露广东饲料行业添加三聚氰胺的内幕,引起极大轰动。

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陆超祺去世

3月19日,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陆超祺在北京离世,终年99岁。

陆超祺于1946年进入北大历史系就读。1949年1月底,北平和平解放,陆超祺被选调到《人民日报》当记者。在几个月后进行的上海战役期间被派往上海采访,成为《人民日报》驻上海第一任记者。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人民日报》于当年12月组成一个记者团赶赴朝鲜战场前线,陆超祺就在这个记者团里。

1951年1月,陆超祺跟随所在的记者分队越过“三八线”进入汉城,他曾在撰文中这样回忆:“跟李庄在战地当记者,可以得到全面的锻炼。不怕苦不怕死,冒着美军的飞机大炮,深入战壕采访是一种锻炼;还有一种锻炼,是在战火中写稿,出手快。”

从朝鲜战场回国后,陆超祺历任《人民日报》记者、编辑、评论员、总编室主任、副总编辑。他的每一个角色都充满了对新闻事业的热爱与奉献。根据《人民日报》原高级编辑钱江回忆,自己非常怀念在陆超祺领导下工作的那段时间。

沈阳日报高级记者李作明去世

2月15日,沈阳日报高级记者、有“中国特稿大王”之称的李作明,因突发心梗在沈阳离世,享年58岁。

2005年10月25日,李作明从北京齐鲁饭店开走了《家庭》杂志社颁发给他的纪实特稿大奖——一辆雪佛兰小轿车。这是中国有史以来记者获得的第一个轿车大奖,空前绝后。当时《人民日报》、新华社等30多家媒体纷纷予以报道。

李作明在近二十年间,在包括《家庭》《知音》《华西都市报》等各大报刊发表文章千余篇,他采写的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真实的正能量故事感动了千千万万读者,被誉为特稿大王。

李作明对于特稿创作颇有心得。他认为,特稿选材的最高境界是寻找标志性新闻,即那些在社会发展中具有时代特色和时代精神的,能够显示其典型意义和标志意义的新闻。他曾以浙江三门保护古樟的事件为例,生动阐释了如何捕捉和呈现标志性新闻。

然而,李作明的生活并不轻松。熟悉李作明的人表示,李作明为了追求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常年劳心劳力,熬夜写作,甚至需要日夜兼程地赶赴现场。

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高级编辑、《新闻爱好者》杂志副主编施宇逝世

2月8日(腊月二十九),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高级编辑、《新闻爱好者》杂志副主编施宇因突发疾病,于当日上午在郑州逝世,年仅53岁。

施宇生前任《新闻爱好者》杂志副主编,兼任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广东财经大学等多所高校的研究员、客座教授。有知情人士透露,施宇生前已经被提拔为主编,即将走马上任,没想到突然离世。

知名媒体人、《中华工商时报》原副总编辑张志勇去世

2月12日(正月初三),知名媒体人、《中华工商时报》原副总编辑张志勇去世,享年61岁。

张志勇是资深财经作家、“中国民营经济50人谈”成员,曾出版《民营企业40年》《中国往事30年——揭幕民营经济中国式进程》《有产者启示录》《改革中国——来自传媒的力量》等财经著作。

前财经杂志社和财新传媒记者张岚去世

前财经杂志社和财新传媒记者张岚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月27日8时1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41岁。

张岚是浙江嘉兴海宁人。2001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今中国传媒大学),2003年赴挪威沃尔达大学留学。

毕业后,张岚进入芬兰广播公司工作,担任中方秘书,期间曾深入5·12汶川地震灾区采访;2009年初,加入《财经》杂志工作,后又进入财新传媒,工作期间担任视频报道负责人之一,带领团队遍访国内外政商要人。

2014年9月至2017年1月,张岚进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项目深造。

2016年10月,张岚入职上海富誊商务咨询有限公司,从事中概股投资者关系工作;2020年10月起,张岚供职于中国文化产业母基金,从事投资者关系工作。

资深媒体人、成功的创业者、有好戏(毒舌电影)合伙人赵铮去世

资深媒体人、成功的创业者、有好戏(毒舌电影)合伙人赵铮先生因心脏骤停医治无效于2024年1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44岁。

赵铮先生是资深媒体人,职业生涯早期曾在京华时报、法制晚报等知名媒体担任部门主任,后积极拥抱互联网浪潮,在网易新闻、3G门户担任新闻总监。

赵铮先生也是成功的创业者,先以文化投资公司副总裁身份进入被投企业,后自主创业,并于2017年加入新媒体创业公司有好戏(毒舌电影)担任合伙人。

我们深情缅怀这些媒体人,向他们致以最诚挚的敬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