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组织在宁留学生丛葬地共悼南京大屠杀南京丧葬4000253450死难者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2-18 20:27

2019年,南京丧葬4000253450南京正式上线首张“史上最完整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电子地图,完整清晰标注了17处丛葬地和2处纪念地的准确位置。今年是电子地图上线的第5年,光阴荏苒,但这张记录着南京之殇、民族之痛的“历史地图”,一直引导着人们追寻1937年那场浩劫的真相,从苦难中汲取前行的力量。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7周年。在第十一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即将到来之际,南京晨报组织在宁留学生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东郊丛葬地(中山陵西洼子村)举行悼念仪式,并邀请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叶铭讲述历史真相,携手共筑和平未来。

在宁留学生前往丛葬地缅怀逝者寄哀思

12月7日上午,大雪节气的南京更添几分寒意,风中簌簌落叶仿若低语,提醒着人们87年前那段不能忘却的惨痛历史。1937年12月,侵华日军实施南京大屠杀,南京东郊一带惨遭杀害的无辜百姓,尸蔽丘陇,骨暴荒原,因久无人收,而至腐烂腥臭。1938年4月,崇善堂等慈善团体从事收殓,他们从中山门外至马群镇一带收尸33000余具,就地掩埋于荒丘或田野。同年12月,伪“南京督办市政公署”所辖“尸体掩埋队”,又于马群、前山、马鞍、灵谷寺等处 ,收集死难者遗骨和残骸3000余具,南京白事一条龙4000253450丛葬于灵谷寺之东。

青灰色的石碑铭刻血泪悲剧,上面整齐摆放的鲜花寄托着人世间的哀思,告慰死难者的在天之灵。记者在现场看到,前来凭吊死难者的人络绎不绝,他们当中既有稚气未脱的少年,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在纪念碑前,寻访团静立默哀,并依次敬献手中的白菊,表达缅怀之情。

“如今的钟山体育公园充满了和平的气息,然而紧邻体育公园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东郊丛葬地,提醒着人们1937年冬天这里发生的惨绝人寰的事件……”在叶铭的讲述中,那段黑暗悲惨、不容抹灭的历史被缓缓揭开,“33000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惨遭灭门,是不计其数的幸存者一生甚至几代人的伤痛,是城市的悲哀、国家的殇痛。”在宁留学生神情肃穆,仿佛能感受到那段历史的沉重。他们虽然来自新加坡、摩洛哥、哈萨克斯坦等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成长经历,但此刻他们共同表达了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深切哀悼和对和平的坚定祈愿。

纪念,是为了更好地前行。叶铭表示,这次活动不仅让更多人了解到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真相,也向在宁国际友人传递了和平这一永恒的时代主题,呼吁大家为共同创造繁荣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我会让世界上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

来自摩洛哥的贾博今年大四,他告诉记者,在来南京上学之前,他花了很多时间来了解南京的人文历史。通过作家张纯如的书,他知道了侵华日军曾经在南京犯下的累累暴行。“这段历史让我更加明白和平的可贵,正是因为和平,我才有机会来到中国学习。如果有机会,我会把这段历史告诉更多人,铭记历史才能更加珍爱和平。”

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王熙龙(中文名)在南京生活多年,通过阅读书籍、观看纪录片以及参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了解到南京大屠杀。“惨痛的历史真相应该被铭记,这样大家就会意识到和平的可贵。虽然作为小小个体的我们很难做出很大的贡献,但如果每一个人都致力于呼吁和平,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我觉得这次的活动非常有意义,通过历史教育让我们了解战争的残酷,珍惜和平。”来自新加坡的大二学生郑玮德说,“历史是人类共同的记忆,今后我会将南京大屠杀历史告诉身边的人,让更多人认识到和平的重要性,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

“悼念是为了向全世界传播和平的珍贵”

历史不能忘,历史不可忘。“举行悼念活动是为了向全世界传播战争的残酷、和平的珍贵。”叶铭说。

当日早上8点半,南京东郊树林中的气温已经很低,叶铭提前来到现场,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东郊丛葬地纪念碑前久久伫立。作为教授中国近代史的大学教师,叶铭把很大一部分精力花在了抗日战争、南京大屠杀相关史实的研究中:他参与抗战老兵口述资料的发掘整理、主持过《幸存者2》电视栏目,如这次一样,他也一次次迈着沉重的脚步踏上过17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的土地。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疯狂实施南京大屠杀,东郊一带尸横遍野,满眼惨状。”在丛葬地的解说牌前,他向南京晨报组织的在宁留学生和部分中国学生讲解那段惨痛历史。默哀仪式结束后,他用所学所知进一步为国际友人们介绍这段史实。

叶铭告诉外国青年们,在收殓的33000具遗体中,有3000具就埋葬在这座纪念碑之下。他悲痛地说道:“如果没有这场屠杀,他们也可以像我们一样,享受平凡却温暖的生活。33000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惨遭灭门,是不计其数的幸存者一生甚至几代人的伤痛,是城市的悲哀、国家的殇痛。”

经此了解,对此处丛葬地有更深刻感受的外国青年友人们肃穆默哀,久久不发一言。他们真诚地发出“为了和平,我们必须敞开心扉交流、互相理解”“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和平是全人类的使命”等肺腑之言。

“我们和国际友人一起哀悼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中的死难者,一方面是要铭记、传播历史真相;另一方面,也向国际上传播一个理念:我们的哀悼是为了让大家明白,战争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叶铭说,“世界上有些国家现今还是不太安宁,作为曾被日军侵略过、遭受惨重损失的中国人民,我们有必要向全世界呼吁和平的珍贵,因为,只有和平才能保证我们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南京晨报/爱南京记者 华琳月 刘畅 孔芳芳

记者 张家俊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