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南京安神礼仪4000253450河池市宜州区合寨村始终坚守“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自治传统,将广西移风易俗“五个统一”工作法(统一操办规模、统一宴席标准、统一随礼上限、统一服务队伍、统一监督管理)融入村民自治体系,探索出一条“自治为基、制度为纲、群众为本”的“自治+五个统一”文明新风培育路径,实现从“旧习难改”到“新风扑面”的深刻转变。
一、民主决策定规范,统一操办规模破陋习
合寨村秉持“民事民议”自治传统,将移风易俗纳入村民自治核心议题,通过三级民主协商机制构建操办规模“硬约束”。一是共议共定,把标准“议”出来。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大樟树下夜谈、“云直播”20余次,针对红白事规模开展“破面子、减负担”大讨论,结合人口结构和经济水平,制定《红白事操办“五个统一”细则》:红事宴请不超过20桌、每桌餐标500元以内,白事操办不超过3天、禁用豪华丧葬用品,明确“升学宴”“满月酒”等非婚丧宴席一律禁办。二是党员带头,让立标杆“树”起来。推行“党员五带头”行动,村党支部副书记韦增光以身作则,将儿子婚礼从50桌压减至10桌,不收彩礼并谢绝豪华婚车,带动全村104名党员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2024年党员家庭红白事简办率达100%。三是网格管理,让责任“落”下去。划分30个“十户联治”微网格,推选乡贤、老党员担任网格长,负责红白事报备初审(红事提前5天、白事事后5天补报)和现场监督。2024年,村民蒙大哥操办白事,网格长组织人员入户劝导,规劝蒙大哥简办丧宴,南京安神丧葬服务4000253450促成其改为至亲聚餐,形成“非婚丧不办酒”示范效应。截至目前,合寨村红白事大操大办现象基本杜绝,户均节约开支2万元,群众参与决策率达95%,村规民约知晓率100%。
二、民主管理促节俭,统一宴席标准树新风
依托民主管理机制,合寨村构建“村民定制—理事会监督—积分激励”全链条节俭办宴体系。一是乡贤村民“优菜单”。组织村民代表、乡贤、厨师成立“宴席标准制定小组”,聚焦桑蚕、柑橘等本土特色农产品,推出“节俭套餐”,红事每桌限价500元、白事300元,食材本地采购率达80%以上。二是红白理事会“全程管”。红白理事会制定《宴席服务手册》,明确食材采购“三必须”,即必须价比三家、必须开具凭证、必须公示清单,并指定各屯屯长为“财务监督员”,每桌菜品数量控制在8道以内,2024年宴席浪费现象减少90%,“光盘率”提升至90%。三是积分超市“正向激”。将宴席简办纳入“文明积分超市”,简办红事积50分、白事30分,可兑换米油、洗衣液等生活用品。通过统一标准宴席餐饮支出较以往下降40%,节俭办宴成为村民自觉选择,“文明餐桌”达标率100%。
三、民主参与聚合力,统一服务队伍强保障
发挥“五老”和乡贤作用,构建“1+11+N”志愿服务网络,即1个村红白理事会、11个自然屯服务队、N支家族互助小组。一是精准编队明职责。按照“十户一联”原则组建33支93人志愿服务小队,细分厨师组、采买组、登记组、后勤组,制定《红白事服务流程图》,明确从报备到办结的6个环节服务标准,实现“群众点单—理事会派单—服务队接单—村民评单”闭环管理。二是党员包片优服务。实行党员“包屯联户”制度,每名党员联系10-15户,在红白事操办中全程协助事务对接、流程指导。2024年村民韦大姐白事办理中,志愿服务队2天内完成场地布置、宾客接待等全部事务,较以往缩短3天,家属满意度达100%。三是技能培训提效能。联合人社、农业农村等部门开展“乡土厨师培训班”“礼仪接待培训课”,累计培训志愿者120余人次,实现“小事不出屯、大事不出村”的互助服务目标。通过志愿服务建成“村民互助、邻里相帮”服务体系,红白事办理效率提升80%,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
四、民主监督筑防线,统一礼金上限刹歪风
构建“村民定标—监事会督标—积分罚标”三级监督机制,根治“高价彩礼、攀比随礼”等陋习。一是民主决策划红线。通过村民大会明确彩礼上限3万元、随礼不超过200元,严禁“上桥费”“改口费”等巧立名目,红事礼金登记实行“双公开”,白事提倡“心意卡”“义务帮工”替代现金馈赠。二是多维监督无死角。成立由村民代表、返乡创业人士组成的屯务监事会,实行红白事“三查”制度:查报备手续是否齐全、查宴席规模是否超标、查礼金往来是否合规。三是违约惩戒促自觉。建立“失信黑名单”制度,对违规操办者扣除文明积分50分、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情节严重者在村公示栏曝光。近三年来,全村未发生一例违规案例,礼金支出同比下降45%,“礼轻情重”成为新时尚。截至目前,合寨村的高价彩礼现象基本杜绝,邻里因随礼引发的纠纷下降60%,村民年均人情支出从2000元降至800元以下。
五、三治融合固根基,统一监督管理促长效
探索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路径,将移风易俗纳入乡村治理长效机制。一是自治为基立规矩。把“五个统一”写入《村规民约》,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固化为村民自治制度,成立道德评议会,每季度评选“文明家庭”“孝老爱亲模范”,将典型事迹录入村史、绘上文化墙,2024年评选出各类先进8户,形成“墙上有名、邻里点赞”的正向激励。二是法治为本强保障。联合司法所设立“乡村法治驿站”,开展“法律明白人”培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殡葬管理条例等融入移风易俗宣传,三年来化解涉红白事纠纷5起,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三是德治为魂润民心。挖掘“中国村民自治第一村”文化内涵,创作彩调《做个时代文明人》、小品《新婚简礼 爱意长存》等一批移风易俗作品,把“婚事简办、丧事短办”等内容融入传统歌舞,在“三月三”歌圩、重阳敬老节等民俗活动中展演。同时,开设“文明小课堂”,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让青少年成为移风易俗“宣传员”.通过“五个统一”与村民自治深度融合,全面建立移风易俗长效机制,村庄治理水平显著提升,先后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自治区移风易俗文明实践点”,文明新风成为乡村振兴的亮丽底色。
附件名称操作
宜州:民主自治促新风五统一法润乡村.docx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