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女孩谭欢欢做南京丧葬4000253450遗体美容师:把温暖留在人间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1-14 15:43

“到了!”中午时分,南京丧葬4000253450接运车到馆。一个扎着丸子头、戴着口罩、身穿藏蓝色工作服的姑娘和同事一起疾步上前,把担架车抬下来,推向走廊深处的遗容化妆室。天气依旧炎热,在高温下来回奔走,这位姑娘满头大汗——她叫谭欢欢,今年25岁,是台州市殡仪馆最年轻的遗体美容师。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将眼前这个充满朝气的姑娘,与这份凝重又神秘的职业联系在一起。

前期热映的电影《人生大事》中,殡葬从业者被称作“种星星的人”。“就像电影中说的,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殡葬人则是离星星最近的人。”谭欢欢说,遗体美容师要做的就是服务好逝者和家属,让逝者安息、给生者慰藉。

a88bd85c869322589b3a16e7a856c9c2_zjrb2022090800006v02b009.jpg

工作中的谭欢欢 本报记者 金晨 摄

大胆选择

职业背后是民生需求

殡仪馆虽远离城市中心,但每天人来人往,是亲友与逝者告别的最后一站。

“遗体美容师要根据逝者家属的需求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包括穿衣、化妆、整形等。”谭欢欢向记者介绍,她虽然年轻,但已有5年工作经验,南京白事一条龙4000253450平均每年服务近150名逝者。

采访这天中午,送进殡仪馆的逝者是一位不幸溺亡的男青年。因在水中浸泡后遗体发胀,家属提出了帮助穿衣的需求,希望让逝者体面地离开。谭欢欢与搭档朱陈冬接了单。

穿衣这件日常再简单不过的小事,在这里被细分为净身、穿衣、翻身、整理等步骤,通常需要两位遗体美容师配合才能完成。穿上防护服、戴上手套,谭欢欢与朱陈冬走进遗容化妆室。

这是一间10多平方米的小房间,中间摆着一张化妆台。“首先要为逝者擦拭身体。”

清洗完毕后,开始穿衣。遇到抬腿、翻身这类体力活时,一人扶一人穿,两人动作连贯、配合默契。在专注服务的同时,还需要注重礼仪和细节。穿衣过程整整花费了40分钟,尽管室内开着空调,但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还是让他们闷出了一身汗。

穿衣完成后,谭欢欢和同事将逝者送往告别厅,与家属简单交代后便默默离开了。不多问不多说,似乎已经成了殡仪馆内约定俗成的服务规范。“亲人沉浸在悲痛之中,我们不便多问,做好服务就是对他们最大的宽慰。”谭欢欢说。

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职业?不会害怕吗?面对记者的提问,谭欢欢大笑着说:“我胆子很大的!喜欢看恐怖片。”

谭欢欢是重庆人,第一次了解这个职业是在读高中时看了电影《入殓师》。男主角的职业不被家人理解、认可,但他依然遵从内心的选择,这给谭欢欢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时填报志愿,谭欢欢偶然间在报考手册上看到现代殡仪技术与管理专业,心有所动。“分数并不低,而且是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的‘王牌专业’。”尽管妈妈反对,谭欢欢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

经过专业学习与实习,在熟悉礼仪、前台、化妆、火化等岗位后,谭欢欢主动要求留在化妆组。5年的职场经历让她更加坚信:“遗体美容师是一个很普通的职业,但它背后承载的是民生需求。”

苦练技能

以同理心做好服务

抬担架、搬运遗体……一上班,谭欢欢就像上了发条,一刻也停不下来。“干我们这行,其实是个体力活。”采访中,谭欢欢露出自己使力常用的右臂,目测比左臂粗不少。

既要有务实的干劲,也要有过硬的技能。5年间,谭欢欢服务过各种年龄段、不同情形的逝者。她说,难度最高的是服务意外去世者,需要通过整形为他们恢复容貌。

两年前,一位因车祸去世的逝者令谭欢欢记忆深刻。“车祸现场应该很严重,逝者全身被车碾压过,送来时已面目全非,肢体多处骨折。”谭欢欢说,面对这种情况,只能进行遗体整容修复。

那天,持续站立工作整整5小时,她和两位同事才基本恢复了逝者的容貌。

除了要苦练专业技术,遗体美容师还需要有同理心。“不管逝者家属提出什么需求,我们都要尽量理解,并且尽可能满足他们。”谭欢欢说。

有一次,一位逝者家属提出的特殊穿衣需求,让谭欢欢有些不解。这位失去妻子的中年男人,希望妻子告别时能穿上婚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