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一条龙] 南京殡葬-15分钟上门- [好评推荐]是什么让大学教授以全心教学为耻?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8-25 00:03

导语

开价值50多万元的宝马车去上课,[殡葬一条龙] 南京殡葬-15分钟上门- [好评推荐]手机号码有7个8,是3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的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尹晓冰日前与同行交流时“善意提醒”:大学教师全心投入教学是种毁灭。 【详文】
     尹晓冰是3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记者调研发现在这三家公司中,有两家是ST,一家严重亏损。其中一家是因为欺诈上市而臭名昭著的绿大地(现改名“*ST大地”)。 【详文】

大学教师全心投入教学怎么就成了毁灭? “宝马教授”教学精力只用三分之一

已有11年高校教龄的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尹晓冰是“70后”,3次获云南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一等奖,被某网站授予“2009经济及管理专业最受欢迎十大教授”。他告诉记者,用在教学上的精力约占1/3。尹晓冰说,大学教师如果想顺着“金字塔”发展,做好教学是基础,但一生把全部精力都用在教学上,是“毁灭自己,照亮别人”。 “教师用不着讨好学生。”对MBA课堂上以堵车为迟到借口的学生,尹晓冰毫不客气地反问:我开宝马就不遇堵车吗?对课堂上接打电话者,他毫不留情:“把你的破手机扔掉,你用的手机我去年8月就用了,我的电话号码有7个8,你买得起吗?” ......【详文】

副教授开宝马上课自比学霸

     开价值50多万元的宝马车去上课,手机号码有7个8,是3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的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副教尹晓冰他把大学教师分在“金字塔”的各个部分,处于底端的是仅会讲课的教师,中间的是又会讲课又会拿课题的,顶端的是“学霸”和担任行政职务者。而他自己无疑就是这“金字塔”顶端的“学霸” ......【详文】

“毁灭论”道出无情现实

     尹副教授的“毁灭”说让人惊诧。“毁灭”说简直彻底颠覆了两千多年来人们对教育和教师的理解。 不过,放眼大学校园,你又不能不承认,尹晓冰的惊人高论未必不是事实。潜心教学者默默无闻,收入微薄,甚至连自己的职称晋升都受到影响。反之,许多如尹晓冰一样“有思想”的教师,只花小部分精力用于教学,却能够“功成名就”,不但在公司企业身兼数职,还能到处受邀讲学,生意学术两不误,何其潇洒自如!【详文】

当授业解惑成为副业 只见宝马,不见教授

开价值50多万元的宝马车去上课,手机号码有7个8,是3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副教授尹晓冰与同行交流时“善意提醒”:大学教师全心投入教学是种毁灭。 这是教授“商人化”的一种折射。教授是学问和道德的标志,但现在的教授呢?难道真如人们所说的:教授只是工资上的一个级别、一个住房的分配资格,再加上一个公费医疗上的一点待遇。如果再发展到在课堂上肆意 “炫富”和“攻击”,甚至是对教学工作的应付和对金钱的无限制攫取,这样的教授“商人化”是我们所需要的吗?尽管当下一些教授的学术良知、学术道德抵制不了金钱与权力的诱惑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有必要为之沾沾自喜吗?恰恰相反的是,“宝马教授”的怪论就是沾沾自喜的体现。 【详文】

“宝马教授”背离知识分子责任和担当意识

     陈寅恪先生在著名的《对科学院的答复》中强调,研究学术,最主要的是要具有自由的意志和独立的精神。独立精神和自由意识是必须争的,且须以生死力争。一切都是小事,惟此是大事。因此,笔者以为,如果教授不能坚持自己的立场而甘愿随波逐流,甚至推波助澜,为利益折腰,一心企求成为所谓潮流中人物,不但有损声誉,且是自降身份、人格。 【详文】

金钱成了当下大学和教授们的主导逻辑吗?

     开价值50多万元的宝马车去上课,手机号码有7个8,是3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副教授尹晓冰称大学教师全心投入教学是种毁灭。尹晓冰的做派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此前北京师范大学董藩教授对研究生提出的要求:40岁时达到4000万身家,否则“不要来见我”。可以说,二者都是教授对金钱拜物教崇拜的结果,前者把金钱作为自身成功的标准,后者把金钱作为学生成功的标准,如此对比,难道金钱成了当下大学和教授们的主导逻辑吗? 【详文】

财富成为教授衡量成功的标尺 “宝马教授”拜金价值观

开价值50多万元的宝马车去上课,手机号码有7个8,是3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云南大学副教授尹晓冰在武汉与同行交流时“善意提醒”:大学教师全心投入教学是毁灭。他还把大学教师分在“金字塔”的各个部分,处于底端的是仅会讲课的教师,中间的是又会讲课又会拿课题的,顶端的是“学霸”和担任行政职务者。 尹教授开着宝马、用着7个8的手机号,在课堂上公然炫富,不像个教授,倒像个十足的暴发户。或者在尹教授的眼中,财富的多寡是对“知识就是力量”的最佳诠释。而其三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身份,也恰恰说明,这正是他所追求的东西。而课堂上的炫富,足以见得其功利拜金的理念已经深入骨髓。 【详文】

40岁没4000万别来见我

     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教授对研究生提出要求:40岁时达到4000万身家,否则“不要来见我”。 董藩称,“培养其财富意识是我工作内容之一,当然前提是合理合法致富。自己富了意味着创造了很多GDP、税收、就业岗位,社会贡献大,也帮助了低收入者,并避免自己、家属及亲属成为社会负担。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 【详文】

当授业解惑成为副业,教授的正业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现在的问题是,有些时候大学教师的身份和职责有些错位,教学似乎成为了排在最末位的工作,以至于名教授、院士之类的亲自给本科生上课成为了“新闻”,教学任务委托给了助教、甚至高年级的学生。大学教授、老师越来越忙,但是不是忙于教学,而是忙于论文、课题、项目、走穴……上课反倒成为了“打酱油”,教授、导师被冠上了“老板”的帽子,就是一种犀利的讽刺。 【详文】

看当下高校不停上演的“罗生门” 清华著名教授论文被指存在多处抄袭

国家级核心期刊《文艺研究》刊发了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彬彬的长篇论文《汪晖〈反抗绝望——鲁迅及其文学世界〉的学风问题》。文章中,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读书》杂志前主编汪晖写于20多年前的博士论文《反抗绝望》,被指存在多处抄袭。【详文】

山大教授被指剽窃学生毕业论文

甄鹏实名举报了曾经的同事———山东大学物理学院退休老教授李华,并声称其涉嫌剽窃以及协助他人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 【详文】

方舟子向复旦大学实名举报朱学勤抄袭

     方舟子表示,朱学勤博士论文《道德理想国的覆灭》的立论、总体结构都是剽窃自美国学者Carol Blum《卢梭与道德共和国》,按照《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及违规处理办法(试行)》规定“剽窃:将他人的学术观点、思想和成果冒充为自己所创”,朱学勤应被认定为剽窃了Carol Blum的学术观点、思想和成果。 【详文】

各界点评 新京报:“炫富教授”多了 大学精神必毁

尹教授开着宝马、用着7个8的手机号,在课堂上公然炫富,不像个教授,倒像个十足的暴发户。作为学术重地,教授们的尊严理应由育人成果和学术地位的提升来支撑。但是尹教授的眼里,却把教书治学等履行本职工作的教师放在了“金字塔”的底端。【详文】

广州日报:“毁灭”论下的教师需要拯救

信仰“毁灭”论的教师需要拯救,需要制度的力量约束他们重视教学、分清主次;那些默默无闻终年如一日耕耘在教学前线的教师,更需要制度的救济与保障。拯救“毁灭”中的教师,其实就是在拯救教育。【详文】

西安晚报:从教学角度看,尹教授的话并没有错

     他选择了“实话实说”,他告诉记者,用在教学上的精力约占1/3。这表明,他虽然获得教学奖,但在教学上并非100%投入。其实,放在今天的大学中,能把自己的三分之一精力用在教学中,这样的教授并不太多。在如今的各种论坛、报告中,套话比比皆是。很多教授可能宣称自己全身心爱着学生,而转过身就吩咐研究生给自己代上本科生课,或者一年都难和学生见一次面。这是现实环境用一个模式要求所有人的结果,而在这样的环境中,大家失去了鉴赏个性的能力,把个性当做另类,进而对个性极为防范【详文】

新华网:“宝马教授”到底吃了多少添加剂

     有道德问题的人进入高等学府并充实很多知识之后是很可怕的,普通人会对自己违反道德羞于启齿,但某些具有知识的无道德的人会把挑动道德底线的言行通过包装,堂而皇之的拿到前台进行传播,并以此作为噱头来获取利益。对像尹副教授的“理论”,我们权当是社会转型时期教育领域里的一种噪音,或许也可以认为是一起“食品卫生安全事件”,是添加剂吃得太多的胡言乱语罢了。【详文】

结语

某种意义上讲,尹晓冰不过是那个揭穿了皇帝新装的小男孩,其直白而又赤裸的语言让我们对大学校园中的某些现实生态进行反思。近些年来我们常常批评大学教育不如人意,可在“毁灭”论的思维主导下,教师如何能全身心投入教学?怎会有高水平的大学教育呢? 【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