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扬帆风正劲 奋楫阔步南京白事服务网4000253450行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5-09 05:32

产业转型升级提速、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党建引领凝聚合力
陵水:扬帆风正劲 奋楫阔步行


俯瞰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封烁 摄


海南环岛旅游公路陵水段蜿蜒盘绕,南京白事服务网4000253450宛如美丽画卷。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茂 摄


学生在享受新鲜可口的营养午餐。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迎春 通讯员 罗明钊 摄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迎春

俯瞰位于北纬18度的陵水黎族自治县,“三湾三岛两湖两泉一山一水”串珠成链,素有“珍珠海岸”之美誉。如今,经过多年发展,这片山海相拥的热土不只以美景闻名,更以其蓬勃的发展活力向世界展示着“陵水机遇”。

今年是海南解放75周年,乘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东风,陵水正以破茧成蝶之势加速蜕变。数据产业、现代服务业成型起势,特色旅游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提质升级,当前,陵水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热带海岛滨海精致城市和创新创业活力城市,不断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与此同时,陵水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让发展成果普惠百姓,让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产业升级 激活发展新动能

“在陵水,我们可以将小游戏制作成本降到更低,开发周期更短,运作效率更高,项目创作团队也能更加关注人才的创新创造能力。”在2025年陵水全球招商大会上,陵水鸿知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沈李明分享了落地陵水小游戏创作者基地的感受,而其从实地考察到带着家人和团队在这儿扎根,前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圈,让陵水成为众多小游戏创作者奔赴的首选目的地。一年多以来,基地吸引了102家游戏上下游企业入驻,已经有超过116万人次的海外游戏玩家通过海底光缆,访问在陵水服务器部署上云的212款游戏。

除了游戏出海,短剧出海、品牌出海、创意设计……多元业态的数字文化产业在陵水开花。

俯瞰陵水黎安镇,一片海边别墅群鳞次栉比、格外醒目。今年2月,欧美同学会海归小镇(陵水·数字文创)在此揭牌,如今这里正成长为一片宜创宜业宜居宜游的“数字文化出海”产业社区。目前,海归小镇入驻企业224家,产业人口近2000人。

从多年闲置到产业化盘活,这片别墅群的华丽转身,恰似陵水县域经济发展蝶变的缩影。

“三湾”房地产大开发曾为陵水成功“输血”,但也带来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困局。想要推动县域经济健康发展,就必须下定决心“大换血”,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思谋求变,在调优产业结构这条路上,陵水立足禀赋,锚定新质生产力,开创新局面。

近年来,陵水聚焦向数图强,依托海底数据中心、国际海缆登陆岸站、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经济“新三样”建设,大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建设海南(陵水)国际数据港和陵水国际创作者港湾,打造创新创业活力城市。

“当前,陵水推动整合海归小镇片区、清水湾科技园片区为陵水数字文化产业园,形成产业集聚主体,并与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开展‘区县融通、产教联动’,推动数字文化产业生态发展。”陵水科工信局局长方乾宇说。

显著的人才生态优势,同样成为吸引企业投资落户的核心竞争力。在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殡葬一条龙] 南京殡葬-15分钟上门- [好评推荐]4000253450多所国内外一流高校聚集办学,学生不出国门就可以享受到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资源,实现“学在海南=留学国外”。

这座拔节生长的教育开放之城,正链接着“教科产城”融合业态的未来。近年来,陵水立足试验区建设,加速推动区县融合,形成教育产业纵深拓展、产教融合创新实践、文化经济协同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新格局。

如今的陵水,发展环境愈加开放和包容,不仅有数字文化产业、教育服务业作为发展的新质引擎,农业、旅游业等传统产业也在焕发新的生机。

走进陵水文罗产业园,机器轰鸣,车辆穿梭,一派忙碌景象。目前一、二期标准化厂房及商配开足马力施工,三期、四期同样招商火热。

陵水文罗产业园是一座集农产品跨境贸易、集散批发、精深加工、工业旅游等产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型、智慧型、综合型产业园区。“园区产业从啤酒、酸粉、水果加工等产品深加工,延伸至航技维修等工业领域,串联起‘农业-工业-旅游业’跨产业价值链。”陵水县农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何为介绍。

通过优化整合资源,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文罗产业园为农业产业链企业搭建广阔舞台。而在陵水,这样的“链式发展”效应正逐步显现。

过去,陵水农业受限于产业链条短、价值链条短、组织化规模化低的“两短一低”难题。近年来,陵水以“三点一融”为路径(“三点”即以南繁种业、海洋渔业、热带高效种植业为发展重点,“一融”指农工旅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发展加工贸易和旅游业),推动热带特色高效农业集群化发展。

“我们体验了海钓、赶海、游船等项目,都特别有趣,疍家美食也让人流连忘返!”刚刚结束的“五一”假期,来自北京的游客顾清云一家选择到陵水旅游,这里的美景和独特的疍家渔排文化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座占地6000平方米的疍家渔排集餐饮与海钓、桨板等水上娱乐活动于一体,自2024年运营以来,吸引着省内外游客前来体验游玩。近年来,陵水着手清除违规渔排和清退近岸海域禁养区养殖场,促进海域生态环境修复。随着新村港的“蝶变”新生,“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疍家风情游成为新晋“网红”旅游线路。

用好自然珍宝、文化瑰宝“两个宝贝”,陵水不断开发特色旅游业新场景、新体验,除了疍家文旅,科普研学、水上运动、低空经济等新业态也颇受游客青睐。今年3月,陵水招商引资的重点文旅项目——海南恐龙探索世界暨龙吟灵水旅游驿站正式开工。这座投资16亿元的项目将通过创新“矿坑生态再生+恐龙IP赋能”的模式,探索“废弃地变风景线”的绿色转型路径。

民生为本 织密幸福保障网

“一次挂号管三天!复诊不用愁,不花冤枉钱,我们的就医体验更舒心了。”近日,在陵水县人民医院(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海南分院)三楼的诊区分诊台,患者刘女士带着刚获取的磁共振检查报告单,挂了一个消化内科的“0元复诊号”。前一天,她由于腹痛来到消化内科看诊,在医生的建议下,做了磁共振排查病因。

过去,就医重复挂号、就医体验差等成为患者看病的“堵点”“难点”。为解决这些问题,陵水以群众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探索开展“一次挂号管三天”就诊模式,指导县级医院开设“延时门诊”和“弹性门诊”,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诊疗服务,不断提升群众就医满意度和获得感。

不仅如此,翻开陵水这些年来的医疗成绩单,多个“零的突破”离不开优质医疗资源的引进——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正式托管陵水县人民医院,派驻专家带领团队开设神经外科,填补了陵水地区神经外科手术的空白;陵水与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合作建设了陵水县第二人民医院光坡院区,加快当地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许多疑难杂症、危急重症的就医可以“足不出县”,是陵水老百姓如今的切身感受。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75年来,陵水城市配套持续完善、住房保障安居乐业、教育资源不断扩充、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稳岗就业稳步推进……在持续织密民生保障网的同时,陵水把一份份“民生清单”变成了一幅幅“幸福图景”。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陵水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近年来,陵水动车站、汽车站周末‘校服人流’逐渐减少,是因为家门口的优质教育变得越来越触手可及。”陵水县教育局局长龙靖说。“教育回流”现象的背后,是当地基础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县域教育质量大幅提升。

作为由华中师大一附中直接领办的卓越联盟校,华中师范大学顺湖中学依托“卓越联盟”平台优势,让先进的办学理念、管理经验以及师资团队资源落地陵水。对此,该校教师伍倩岚深有感触:“两校合作开展的‘上一节课,听一节课,说一节课,评一节课’教学研讨督学活动,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显著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教育补短提质打出组合拳。2024年,陵水出台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8条支持措施。不断优化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完成提蒙乡沟尾小学等6所学校撤并工作。建成9个县域教育集团,完善“核心校+成员校”“城区校+乡村校”“优质校+薄弱校”联动帮扶机制。

实现“老有所养”同样是落实社会保障的重要目标。近年来,陵水启动居家养老购买服务,进一步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为依托、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多层次多类型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

“饭菜种类多,天天不重样,菜品不仅营养搭配均衡,也很合我们口味。”临近饭点,陵水三才镇大园村村民刘守强收到了配送员打包送来的午餐,今年75岁的他常年独居,该县老年人助餐服务不仅解决了他的用餐难题,也让外出打拼的儿女放心。

“老年幸福餐桌”项目是2024年省级民生实事项目,陵水积极解决高龄、独居、空巢等特殊老年群体“吃饭愁、用餐难”问题,让长者“暖胃”更“暖心”。为了让更多群体受益,陵水积极响应百姓诉求,如期全面完成2024年省级、县级民生实事项目,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安居,是百姓最朴素的追求,也是最现实的民生问题。陵水高度重视居民住房保障工作,托起百姓“安居梦”。近年来,陵水开工建设文黎、老县委、北斗、桃源、明月、陵昌以及陵文安居房等7个项目,房源7592套,总建筑面积109.89万平方米,总投资约60.73亿元。

党建引领 赋能高质量发展

“县里高度重视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充分考虑到我在部队的任职经历和职业发展规划,为我安排了专业对口的岗位。”现任陵水县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刘朔表示,转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初心。四年来,该县已妥善安置64名符合政府安置条件的退役军人到行政、企事业单位工作,其中转业军士61名,转业军官3名,安置率达100%。

红色热土,军民鱼水情深,陵水是琼崖革命第一个红色政权成立之地,素有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曾五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称号,连续六次荣获海南省“双拥模范县”称号。

近年来,陵水县委、县政府和驻陵部队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扎实做好双拥模范城(县)创建工作,全面落实各项优抚优待和就业安置政策,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工作更加扎实有效,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巩固,推动双拥工作迈向高质量发展。

此外,陵水出台《陵水黎族自治县驻陵部队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暂行办法》,通过举办就业服务专场招聘会,定向公开招聘等,切实解决军人“后院”问题,并坚持现役军人子女入学入托优先优待,切实为军人解决后顾之忧。通过多举措做好军人军属服务保障,持续擦亮“双拥”金字招牌。

近年来,陵水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在抓实抓牢作风建设、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夯实基层组织根基等方面着重发力,推动各项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作风问题,关乎党的形象、关乎事业成败、关乎民心向背。一直以来,该县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和民意导向,多管齐下推动作风建设走深走实,打造“清廉陵水”。今年以来,陵水县纪委监委创新推出“党建+警示教育”模式,通过将纪律教育纳入新提拔领导干部培训、警示教育会、旁听庭审、对新提拔和进一步使用干部开展“家庭式”廉政谈话会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干部的警示教育,将教育触角延伸至干部家属。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堡垒,基层党组织是党的组织体系中的神经末梢,是深入群众、联系群众的第一线。“候鸟”党建,成为陵水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大亮点。该县坚持党建赋能,在党组织建设、党员管理和作用发挥上持续发力,为自贸港建设凝聚“候鸟”之力。

陵水秉持“候鸟到哪,党的组织和工作就覆盖到哪”的理念,多渠道摸清党员底数,突出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候鸟”党员结合自身实际参与和服务地方发展。

组织线下丰富多元党建活动、搭建小区议事协商平台、打造“候鸟”人才工作站、为当地小学进行公益授课……在英州碧桂园“候鸟”党支部里,来自五湖四海的“候鸟”党员继续发挥余热,不仅推动社区共治,还通过“党建+候鸟人才”助力城市发展,该党支部也成为了陵水“两新”组织党建示范基地。

如今,陵水已设立4个面向“候鸟”群体的人才工作站,建立联系服务机制,深挖“候鸟”人才潜力。截至目前共掌握“候鸟”人才3471名,其中具备职称的835名,在南繁育种、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发光发热。(本报椰林5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