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廉洁清风南京白事一条龙4000253450浸润百姓“生活圈”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5-05-09 05:33

  暮春时节,南京白事一条龙4000253450宿州大地草木蔓发,万物并秀。走进宿州市埇桥区“廉政图书角”,吕涛正手捧《廉洁齐家》,给6岁的小孙女讲述书中司马光节俭治家、崇简戒奢、为政清廉的故事。这温馨一幕,正是宿州市推动廉洁文化融入基层、走进群众的生动缩影。

  “只有将廉洁文化融入基层、贴近群众,才能发挥廉洁文化润物无声、成风化人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崇廉尚洁的良好风尚。”宿州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该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推动廉洁文化在基层落地生根,让廉洁清风浸润百姓“生活圈”。

  廉洁教育接地气

  “我们利用公园、景点、党群驿站等公共场所,将廉洁元素融入群众生活空间和公共文化服务阵地,让廉洁教育接地气、有人气。”宿州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

  在萧县,蔡洼廉政教育基地通过修复旧址、建设纪念馆、举办红色文化展览等形式,将廉洁文化与革命历史深度融合。灵璧县则依托“钟馗文化”,打造了钟馗廉洁文化园,结合灵璧百年党史馆,开展场景化、沉浸式教学。此外,各县区因地制宜,打造“清廉书屋”“廉政图书角”“口袋公园”等特色廉洁文化“微阵地”,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接受廉洁文化熏陶。

  该市深入挖掘本地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家风文化中的廉洁因子,将廉洁文化与地方戏曲、民俗活动相结合,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廉洁文化。泗县以“泗州戏+大运河文化+廉洁文化”为主题编排的清廉小戏《清官何诚疏运河》深受群众喜爱,泗州戏《村支书嫁女》《状元与乞丐》在“送戏下乡”活动中,开展巡演15场次,观演群众4000余人。砀山县将“梨花品质”廉洁文化品牌和“赏花经济”系列活动深度融合,结合30届梨花节,举办“梨花廉韵清风相伴”好戏“廉”台活动3场次、书画展1场。灵璧县以大鼓书、三句半、快板等特色文艺表演形式,把廉洁文化剧目《小微权力监督来宣传》《退彩礼》送达“乡村春晚”,安神殡仪4000253450在乡村吹起清廉之风。

  为推动廉洁文化建设“落地生根”,宿州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依托“清廉村居”“清廉社区”建设,将廉洁理念融入基层治理,引导基层党员干部清正为民,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致力办好惠民实事,让群众在生活中可感可及。

  在砀山县葛集镇范套村,“廉情监督室”成为群众反映问题的“直通车”,让群众有问题直接说,有困难直接办,有效保障了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埇桥区开展“板凳会”“干群夜话”等活动,萧县官桥镇前白村设立“清风监督员”,将监督触角延伸到群众身边“最后一米”。

  同频共振树家风

  “这封信深深提醒我家风建设的重要性,只有筑牢家庭防线,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才能让家风不败、家门不破、家庭幸福。”近日,宿州市埇桥区部分党员干部接到了纪检部门一封廉洁家书,纷纷表示要在平时工作生活中注意家庭、家教和家风建设。

  埇桥区纪委监委坚持把家风建设作为推动廉洁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抓手,深入挖掘家风家训文化资源,提炼优良家风故事中的廉洁因子,使清廉之风吹进千家万户,让纯朴家风与优良党风同频共振。

  在闵子骞等古代先贤的嘉言懿行中汲取崇德尚廉的高洁精神;在张爱萍将军的的廉洁事迹中学习爱民亲民的崇高品格;在当代村贤的奉献故事中感受向上向善的淳朴民风……埇桥区纪委监委深挖运用埇桥区“孝廉”文化资源,整合现有的红色革命旧址、家风家训馆等阵地,让廉洁文化转化为可视可感可触的实物载体。以埇桥历史中廉洁故事为蓝本,主导创作了《鞭打芦花》《春风化雨》《跪妻》等优秀廉洁文化剧目,发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埇桥区纪委监委联合区委组织部、宣传部、妇联等部门共同开展家风廉政讲座、聆听家风建设教育课、签订廉洁承诺书等多种助廉活动,进一步在广大干部及家属中广泛传播清廉家风。同时,高度关注年轻干部成长,组织全区年轻干部观看警示教育片《镜鉴家风》,为年轻干部量身定制“廉洁套餐”,扣好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

  将监督触角延伸至“一把手”家风建设领域,积极落实廉政家访、个人有关事项报告等制度,强化对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言行举止的监督,帮助“一把手”把好从政“方向盘”、筑牢廉洁“防火墙”。

  “家风连着党风,家廉才能政廉。下一步,我们将创新清廉家风教育形式,讲好家风故事,以新时代良好家风涵养廉洁清风。”埇桥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案为鉴敲警钟

  “看到昔日的‘身边人’成为‘案中人’,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句句深刻的忏悔,除了震撼和痛心,更重要的是警醒。”连日来,由灵璧县纪委监委制作的《馗乡镜鉴七》警示教育片在该县党员干部中引发强烈反响。

  为强化警示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灵璧县纪委监委扎实做好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坚持用“身边事”警示教育“身边人”,制作警示教育片,各镇和县直单位通过集中学习、开展警示教育会等形式,汲取警示教育片中典型案例揭示的教训并引以为戒,有效教育引导全县党员干部持续增强遵规守纪意识,切实把纸上的典型案例转化为心中的纪律教育。

  案例是最好的“清醒剂”,警示是最响的“棒喝声”。该县纪委监委深入挖掘身边典型案例资源,筛选近年来查处的4名严重违纪违法党员干部典型案件,通过“案例+剖析+点评”的表现形式,再现了违纪违法人员思想蜕变、底线失守、腐化堕落的过程,并对违纪违法问题的根源由表及里进行总结,为党员干部敲响警钟,使典型案例“一片”变成纪律教育“一课”。

  为进一步打好拒腐防变“预防针”,《馗乡镜鉴七》警示教育片新增了以案促改促治环节,聚焦营商环境、农村“三资”、水利等重点领域,深入查找案件背后的风险漏洞,全面梳理风险点位,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规范重点部门、关键岗位和关键人员权力运行,提高警示教育说服力、穿透力、震慑力,切实推动以案促改,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的综合效应。

  在此基础上,灵璧县纪委监委坚持把开展警示教育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抓手,分级分类打好警示教育“组合拳”,线上线下齐发力,丰富警示教育形式载体。线上以“灵璧清风”微信公众号、县纪检监察网为主阵地,通报曝光党员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传递廉洁资讯。线下通过召开警示教育会、观看警示教育片、学习案例通报等方式,以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推动党员干部把铁的纪律转化为言行准则。

  “案例是一个个鲜活的标本、沉痛的教训。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在警示教育中贯通运用全周期理念,紧盯重点领域、重点岗位、重点人群,充分用好典型案例旁听庭审、忏悔书选编等警示教育资源,把‘后半篇文章’做实做深做透,不断释放震慑效应,持续解锁基层治理的清廉‘密码’。”灵璧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

  (王淑君 徐彦彦 魏蔚 赵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