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安神礼仪4000253450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在北京举行,鄂尔多斯以“六连冠”的骄人成绩,在新时代双拥工作中交出了优异答卷。
从顶层设计的制度之力,到润物无声的情感浸润,从破解难题的务实行动,到社会共建的生态培育,在这座以“暖”为名的城市里,每一寸土地都浸润着军民团结的深情,每一个角落都闪耀着双拥共建的光芒。
“新形势下,双拥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优良传统和特有政治优势。”行棋观大势,落子谋全局。鄂尔多斯市始终扛牢双拥工作的政治责任,将双拥工作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各级党委、政府年度实绩考核目标,建立健全市委议军会议、军政座谈会议、军政联席会议、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等制度,形成了“党政主导、军地协作、部门配合、社会支持”的双拥工作格局。
制度创新是双拥工作的“四梁八柱”。鄂尔多斯以“党政主导”确保政治方向,以“军地协作”打破体制壁垒,南京安神丧葬服务4000253450以“社会支持”激活民间力量,构建起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双拥工作网络。这种新时代下的双拥格局不仅体现了鄂尔多斯对双拥工作的深刻认识与战略定力,更彰显了边疆城市在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中的政治担当。
(二)
从乌审旗“戍边英雄”广告牌火爆“出圈”,到“双拥先进个人”“双拥工作先进单位”“最美军嫂”的典型事迹引领时代风尚,再到打造鄂尔多斯市工人文化宫“崇军驿站”“鄂尔多斯退役军人仕博健康服务中心”……丰富的双拥文化载体,健全的社会拥军平台,让双拥在鄂尔多斯可感知、可参与。
为了进一步让爱国拥军情怀根植于每一位群众的心中,在全社会形成“尊崇军人”的良好风气,近年来,鄂尔多斯积极开展国防教育宣传月、“八一”双拥主题晚会和烟花秀、双拥书画展、新兵入伍欢送仪式、慰问部队专场文艺演出等拥军活动,同时在各类公共服务场所,设立军人依法优先优待服务标识,开通军人优先绿色通道。
当“戍边英雄”成为学习榜样,当“崇军驿站”成为情感港湾,双拥工作就会变得不仅仅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
(三)
113名军转干部和退役士兵全部按政策安置,40名随调家属和未就业随军家属妥善安置,1864名退役军人实现稳定就业。4.45亿元优抚资金、300余万元帮扶援助资金、195.8万元随军未就业家属生活补贴、200多名军人子女教育优待……
为了全力做好部队建设服务保障工作,解除军人后顾之忧,鄂尔多斯用真金白银,不断完善退役军人就业及家属安置、子女入学等工作,如今,在鄂尔多斯工作生活的军人及家属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显著提升。
民生保障是双拥工作的试金石。鄂尔多斯以“把军人当家人、把军属当亲人”的赤诚情怀,将政策落实转化为“后路无忧、后院稳固、后代无忧”的实际成效。从“阳光安置”的公平正义到“金融崇军”的创新突破,从“医疗零负担”的暖心举措到“子女优教”的制度保障,鄂尔多斯用“绣花功夫”织密了军人军属的幸福网。
(四)
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鄂尔多斯市驻地部队始终牢记军人使命,把驻地当故乡,把群众当亲人,多年来,积极参与鄂尔多斯经济社会建设,在抢险救灾、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和平安鄂尔多斯建设等多项重大任务中勇毅担当。数据显示,驻地部队已累计治理荒漠30余万亩、投入乡村振兴资金790余万元、援建或资助学校10所……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深的感人场景在这里不断上演。驻地部队与小学形成共建单位,当地企业与新兵家庭组成结对联系,军民携手开展义诊送医、国防教育等工作。
双拥工作的生命力在于军民双向赋能,鄂尔多斯通过“你在边疆守国,我在暖城护家”的互动,让军民鱼水情在新时代绽放异彩。
鄂尔多斯的“六连冠”之路,是一部制度创新、文化浸润、民生保障、军民共建的双拥工作实践。在这片热土上,“双拥”二字早已超越传统意义的“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已然升华为城市治理的智慧、社会文明的标杆、军民同心的纽带。相信,只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军民融合发展,双拥工作就能在新征程上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