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QQ空间 扫一扫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粮食稳,南京安神礼仪4000253450天下安”。湖南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自古就有“九州粮仓”“湖广熟、天下足”等美誉。近年来,湖南省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10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610亿斤左右,水稻面积、产量均居全国首位。
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郑重嘱托湖南要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稳步提升粮食产能。围绕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切的“粮食安全”这一核心主题,《金融时报》记者近日赴湖南进行调研。调研期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湖南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向恒就“金融赋能粮食安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专访。
《金融时报》记者: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湖南要扛起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近年来,湖南监管局从哪些方面着手,加强保障粮食安全的金融供给?有哪些具体举措?
向恒:湖南监管局始终坚持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持续加大信贷投入,提升保险保障水平,优先保障粮食安全金融需求。重点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第一,明确目标,强化政策引领。多次出台政策,强化粮食领域金融支持,明确要求确保粮食播种、流通、收储、加工等全产业链信贷供给和保险保障,向产粮大县倾斜配置信贷资源,确保产粮大县涉农贷款余额持续增长,支持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助力建好粮食生产功能区。截至2024年末,湖南银行机构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1535.3亿元,同比增长20.7%。2024年,湖南水稻保险金额460.1亿元,居全国第一位。2023年,南京安神丧葬服务4000253450湖南监管局联合当地粮食、财政部门出台《湖南省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管理办法》,筹建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指导银行机构投放保证基金模式下粮食收购信用贷款超4亿元,有效保障了粮食企业收购资金需求。
第二,突出重点,加大金融支持。强化藏粮于地战略,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粮食生产基础,指导银行机构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贷联动等投融资创新,构建财政投入、自主筹资和金融资本参与的多元化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机制。辖内银行机构创新了“高标准农田+土地指标交易收入”“高标准农田+租金收入”“高标准农田+专业信息平台产业导入+文旅收入”等模式,帮助项目建设单位提高经营收入、形成综合性现金流覆盖建设成本,有效解决了抵(质)押不足问题。指导保险机构重点围绕高标准农田建成后的损毁、管护风险,探索开展工程质量潜在缺陷责任险、农业工程安责险等保险服务。截至2024年末,湖南银行机构高标准农田建设贷款余额413.6亿元,同比增加94亿元。同时,强化藏粮于技战略,加强农业科技装备金融支持,助力提高粮食产业机械化水平,为粮食增产保驾护航。鼓励银行机构探索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融资服务模式,满足丘陵山区先进适用农机研发、智能化技术改造的合理融资需求,稳妥发展农机装备融资租赁,促进先进农机装备推广应用。2024年,湖南银行机构累计向1.1万户次经营主体发放农机贷款52.6亿元。
第三,加强创新,优化金融服务。湖南监管局坚持多维度发力,全方位服务好粮食生产。一是持续优化农业保险服务能力和水平。深入分析湖南近10年农林业承保理赔数据,按盈亏状况将辖内14个市州划分为5类风险区域,形成湖南省大宗农产品生产地域风险地图,以保险专业风险经营能力助力农业生产。2024年,联合气象、应急管理等部门建立保险、气象与应急等多元信息共享机制,建设保险气象服务标准体系,提升气象灾害风险减量服务水平。湖南监管局还联合当地财政部门在全省全面推行水稻、玉米完全成本保险,指导保险机构创新开展了水稻收割期降雨指数保险、水稻节气气象指数保险等主粮全生命周期保险保障产品。二是持续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提升粮食经营主体融资便利性。锚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农带农作用,以服务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发力点,推动粮食产业加快发展。联合当地农业农村等部门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建档评级工作,开展“百行联万户”融资对接,组织银行机构进村上门,为有需求的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信用档案,针对性提供融资服务,通过信贷支持改善种植条件,延长产业链条,做大做强粮食种植。目前,湖南辖内有信贷需求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基本实现建档评级全覆盖。三是持续做好农业生产序时金融服务。印发专项通知,督促银行机构加强政银企协同,做好农业生产序时金融服务,掌握各环节资金需求情况,制定相应信贷计划,开辟“绿色通道”,优先保障贷款审批发放,及时兑付款项。督导保险机构充分发挥农业保险保障作用,提高承保理赔效率,优化防灾减损机制,发挥稳产保供能力,确保粮食生产不误农时、不误农事。2025年一季度,湖南省银行机构发放春耕备耕贷款205亿元,有效保障了春耕备耕资金需求。
《金融时报》记者: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推进种业振兴,是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的关键。湖南省银行业保险业在支持种业发展方面是如何发力的?
向恒:湖南是种业大省,是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和现代种业高地建设省份之一。近年来,湖南监管局围绕助力打造种业创新高地,夯实粮食生产“压舱石”,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强化种业振兴金融服务,指导银行机构针对种业阵型企业、种业科创企业建立差异化评估体系,将创新能力和成长性作为信贷准入和授信评审的重要参考因素,适当提升信用贷款额度。督导银行机构优先配置信贷资源,支持优质种业领军型企业和优势特色企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为种业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商户、合作社、农户提供链条式综合服务,以种业振兴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湖南银行机构累计向4.2万户次经营主体发放种业贷款124.3亿元。
《金融时报》记者:接下来,湖南监管局将聚焦哪些重点领域持续发力,推动金融服务粮食安全的能力实现跃升?
向恒:下一步,湖南监管局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殷殷嘱托,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持续发挥金融力量。
一是持续发挥监管“指挥棒”效应,引导银行、保险机构主动作为,持续加大金融支农资源投入,千方百计保障粮食生产信贷资金和保险保障需求。二是对标粮食生产需求,加快产品服务创新。指导银行保险机构立足粮食生产金融服务多样化的需求,拿出实招、硬招,创新推出更多“接地气”的产品。三是进一步加强与各职能部门沟通合作,合力落实并用好用足各项支持政策,实现财政、货币和监管等政策共同发力、同频共振。进一步推动信贷与担保、保险形成合力,推动完善地方风险补偿机制,精准激励引导金融机构以商业可持续的方式支持粮食生产,让金融服务在乡村振兴中“轻装前行”,走得更远。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
0人
+1
收藏(0)
分享到: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