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安神殡葬4000253450减轻家属负担、提供贴心服务 “无陪伴”病房为病人及家属解忧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09-04 21:45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南京安神殡葬4000253450老人患病住院的陪护问题日趋显现。

  近年来,由护士或者经过专业培训的医疗护理员为住院患者提供24小时生活照护服务的“无陪伴”病房在浙江、山东、福建、山西、天津、广东等地试点推广,以团队协作“多对多”为主的“无陪伴”模式,是解决陪护难、陪护贵、让患者真正感觉到医学温暖的一项便民惠民措施。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高丽

  上午11时,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以下简称三中心)神经内科住院部,73岁的王兰芳坐在病床上一边输液一边和护士聊天,笑容满面,满头银发梳得一丝不苟。输完这最后一瓶液,她就可以出院了。

  “我就是看中了他们的‘无陪伴’。”王兰芳向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讲述了自己的住院经历,这是她近几年来第四次住院,但每次都选择离家并不近的三中心。

  王兰芳讲述,老伴年纪大了,唯一的女儿要工作、照顾自己的小家。此次她住院9天,女儿周末时探望过两次,全程由护士照料。“她们每天定时给我端洗脚水。”王兰芳感慨道,即使在家也做不到每天泡脚!

  “一个人就能住院。”王兰芳说,不给家里添负担,自己心里也舒坦。王兰芳感受的“舒坦”还折射了困扰很多家庭“一人住院,全家忙”的痛点。

  近年来,为减轻家属负担、提供更好的服务,一些地方的医院开始推出“无陪伴”病房。

  所谓“无陪伴”病房,是指由护士或者经过专业培训的医疗护理员为住院患者提供24小时生活照护服务,实现无家属陪护或陪而不护。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浙江、山东、福建、山西、天津、广东等至少十地卫健部门在相关文件中提到开展“无陪伴”病房服务,部分地市、区县也开始探索这一模式。

  一笔不小的“投资”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比达18.70%。且“十四五”期间,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家中老人患病住院的陪护问题日趋显现,独生子女更是苦“陪”久矣。

  业内人士认为,很多时候,并不是子女不想留在父母身边尽孝,而是在快节奏的当下,迫于种种因素确实难以做到。能否通过创新医疗护理机制缓解“陪护难”问题,不仅直接涉及就医感受,更关乎整个社会的幸福指数。

  三中心医院于2005年在全国率先实施了“住院患者无陪伴”模式。运行近20年,“无陪伴”已成为该院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记者在三中心采访当天,正值午饭时间。在神经内科病房,只有护士和患者,安静有序。22岁的护士李东晶正在给年近八旬的男性患者喂餐,一口饭一口菜,见老爷爷有点儿呛,连忙喂水缓解。

  “不能自理的病人喂一顿饭可能要花两个多小时,老师告诉我们一定要慢。”李东晶向记者介绍,不光喂食,还协助大小便等服务,她都跟着前辈老师一步步学习。李东晶还告诉记者,也许相对其他医院,这里的护士工作略显繁重,但这是她主动选择的结果,“在这里更能得到锻炼,成长更快。”

  “我们护理工作的初心就是给予病人专业的照护和无私的人文关怀。”该院护理部主任田丽说,在医院无男女性别之分,无高低贵贱之分,只有需要关怀照顾的病人。

  田丽是该院“无陪伴”病房护理的带头人,带领团队坚持了近20年。“建立信任是最难的,也是最珍贵的。”田丽回忆,2005年1月10日,医院决定实施“无陪伴”病房第一天,护士劝告病人家属离开,到下午4点到8点探望时间再来,但有一位家属不放心、不肯离开。“我们请他监督。”田丽说,那位家属观察了护士护理的整个流程,才放心离开,第二天便把亲人交给了医院。

  “信任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病人及家属最担心什么,我们就尽力做到极致,让家属放心。”田丽认为,“无陪伴”护理“两大难”分别是意外跌倒和病情变化。

  据田丽介绍,实行“无陪伴”之初,为防止病人意外跌倒的发生,他们深入病房查找环节,仔细分析安全隐患,调查了近两年住院患者跌倒史的特点,筛查高危人群,建立安全警示标识,构建了“预防意外跌倒评估体系”,多年来,随着指南规范的更新不断深化完善,有效降低了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

  “根据临床经验,在规定的探视时间,医护与家属沟通病人病情不仅更高效,还利于病人恢复,减少感染。”田丽说,“无陪伴”之前,医生查病房,一人可能要回答一屋人的问题,医疗秩序混乱;“无陪伴”后,在探视时间内与病人家属一对一沟通,遇到病情变化及时电话联系家属。

  据悉,三中心护理部规范完善各项护理制度、流程、预案、程序共248项,建立健康教育路径32种、临床护理路径41种,使全院护理管理在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上运行。

  而令人惊讶的是,三中心“无陪伴”病人每天交纳护理费15元(监护室病人除外),一日三餐交费8元,坚持多年未涨价,实惠的价格赢得众多口碑。

  “医院每年为此投入成本7000多万元。”三中心院长李晖向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并坦承这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但他更愿意称这项支出为“投资”。“我们通过投入人力、财力、物力,营造了医院‘静、净、敬’的健康医疗秩序。”李晖说,安静、干净的医疗环境和良好互敬的医患关系是所有人追求的目标。

  三种“无陪伴”模式

  天津市卫生健康委肯定了三中心设立“无陪伴”病房的做法,并于2014年4月在全市范围内开始探索和推广“住院患者‘无陪伴’和营养包餐工作”,2015年被列入市政府“20项民心工程”。目前,全市有23所医院推行“无陪伴”工作,其中完全推行“无陪伴”的共5所,部分推行“无陪伴”医院16所。

  据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医政处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主要形成了三种住院患者“无陪伴”模式。其中,三中心模式为患者住院期间的陪护工作全部交由护士负责;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模式为由护士和医疗护理员共同承担,其中医疗护理员由第三方提供,医院和第三方共同培训和管理,不收取患者“无陪伴”费用;天津医院模式为由护士和护工共同承担,护工由第三方提供,价格在住院处公示后,由合作的第三方公司根据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分级收取患者的陪护费用。

  对于“无陪伴”病房,许多网友表示支持,但也有部分网友担心护理人员费用过高等问题。对于一些家庭来说,“无陪伴”病房比起家人照顾毕竟多了一笔额外开销,在长期住院的情况下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该负责人认为,要保证“无陪伴”工作的持续长久运转,保证医疗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压力,主要矛盾点集中在人员、资金、能力三个方面。

  “‘无陪伴’病房的广泛推广,考验着护士队伍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及医疗护理员规范化服务能力等方面,更考验着医院的综合管理水平。”该负责人还表示,天津市当前的级别护理费和“无陪伴”护理费用存在整体水平偏低,不能满足医疗机构实际运行需要,建议由政府、医院和患者三方共担。

  收费低廉、医院投入主要成本的三中心院长李晖也建议,由医保、医院和患者三方共同负担分级护理收费,可探索“无陪伴”护理费用家庭成员医保账户共享机制,直系家属间形成联保,最终让患者得到优质护理服务,做到患者、医务人员、政府“三满意”。

  催生新职业

  为减轻患者负担,福建省厦门市将“无陪伴”病房的服务费用打包纳入整体护理、按床日收费,并纳入医保报销。患者自付30%,其余70%由医保基金支付。据报道,在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已有近600名患者选择了“无陪伴”服务,占科室住院患者的98%以上。

  绝大多数病患选择“无陪伴”,印证了在“老龄化”与“少子化”日趋严重的情况下,以团队协作“多对多”为主的“无陪伴”模式,是解决陪护难、陪护贵的一项便民惠民措施。

  当然,也有些家属担心,一位护理员照顾多位患者,服务不到位。同时,由于家属对医疗过程参与少,一旦发生意外,容易发生医疗纠纷。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业内人士提及“医疗护理员”这一职业,并严格界定护士、护理员、护工。在社会上,不少人认为护工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存在在院内拉帮结派、哄抬价格、挑选病人等乱象,甚至出现黑护工虐待患者的情况。

  “区别于护工,医疗护理员经过专业培训获得政府准入的劳动资格,是真正的职业者。”李晖认为,护理员是护士“手的延伸”,护理员不能进行任何医疗行为,但可以辅助护士进行专业护理,帮助病人更好康复。“一些专业性护理工作,家属和普通护工难以精准执行。”

  医学界有一个普遍认识,“三分医疗、七分护理”。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王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伴随着医疗体制改革,要让医疗机构回归公益性,公益性的回归就要求医疗机构把更多精力放在七分护理上,招聘更多的医疗护理员来达到政府规定的床护比,逐步把体现医务人员劳动价值的服务性收费和服务性比例加大,这样才能够让患者真正感觉到医学温暖。

  近年来,医疗护理员的规范管理逐渐受到重视。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财政部、人社部等5部门发文,提到聘用医疗护理员的医疗机构要建立相应管理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和职业守则,并开展服务质量监督考核。2023年6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局发文,提出医疗机构可按需在病区聘请数量适宜、培训合格的医疗护理员,在医疗人员的指导监督下提供生活照护服务。今年3月,人社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推出医疗护理员职业标准,进一步明确医疗护理员的工作要求。

  在采访中,也有不少人希望,“无陪伴”病房在实践过程中,可以成为“备选项”而不是“必选项”,对于有能力、有意愿自己照顾病患的家属,在符合基本护理规范的前提下给予支持与满足,毕竟,亲人的精神慰藉是外人无法替代的。

  (文中王兰芳为化名)